你是什麼材料?
你是哪一種人?
你想自在逍遙嗎?
你想長生不老嗎?
你有聖人之道嗎?
你有聖人之才嗎?
你想成為領導人嗎?
你有能力作個被領導的人嗎?
你的生命獨立自主嗎?
你在人世間扮演什麼角色?
《莊子》這本書,《四庫全書》歸類於道家,且道教尊之為修持所倚之《南華經》;但千古以來,有識之士咸認其為諸子百家之重要地位,內容涵蓋世間、出世間一切觀念法則,以及實際修養身心之道,故而認為是中華文化最偉大不朽之作。
更有美國一九七七年諾貝爾獎得主普里高津(IIyaPrigogine),自稱七十年代起的物理重大渾沌理論,卻與莊子的渾沌說相吻合等等。西方最新科學的渾沌理論,後來繼續發展,產生了對中華文化的新評價和新觀點,所以《莊子》一書所受的重視可見一斑。《莊子》雖經千百年時空移轉,其所言始終屹立不搖。
但是,不論莊子的文章氣勢多麼優美高雅,對現代人來說,仍是艱深難明、莫測高深。參閱近代多家有關注解,或語譯,或注釋,多數惟字面解說或彙集他家注解而已,對一般讀者而言,實難從中獲益。更因文哲學者,以解說世間法為主,難解出世間之道途;而另方面專家,則以出世部分的研究為重,鮮少兩全兼備之者。
現南師懷瑾先生,既於青年時期遍研諸子百家之學,自立之年,又深入經藏道法,歷經多年身體力行實證,故於《莊子》之講解,遊乎經史子集之中,不論出世入世,評比精義,正說反說,更提示《莊子》出入禪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話語,深入淺出,為讀者聽眾開啟門戶;如稱南師所講為別具一家風格,可謂實至名歸。再說南師講述之特點,因不拘小節,不重訓詁,蓋南師所專注者,宗旨大義而已,惟以言談內容為重,故識者亦有瑕不掩瑜之說。
《莊子》一書分《內篇》《外篇》及《雜篇》。《內篇》只有七篇,有學者們考據,認為《內篇》是真正莊子自己所寫,本書中,南師懷瑾先生針對《內篇》七篇有深入淺出的講述。〈逍遙遊〉說明人生要具有高見,就是普通我們講見地、見解、眼光、思想。〈齊物論〉所講的,是我們人如何從物理世界的束縛中解脫,而到達真正無差別,真平等的那個道理。〈養生主〉闡述要想真活著不等死,就要懂得養生了。懂得真正的養生以後,才可以做人,接著就是〈人間世〉,就是如何以出世之道,轉而逍遙自在地生活在這個人世間。世路固然難行,在難行中,如何以最高的智慧、最高的藝術去行,那必須要有德行的充實,德性的充滿,故講解〈德充符〉。接著說〈大宗師〉,一個人能夠做到了了生死,由出世的修養而超凡入聖,這樣一個人,才夠得上稱為一個大宗師。最後一篇是〈應帝王〉,帝王代表了治世的聖人,這是中國舊文化,上古最古老的觀念,認為足以領導國家天下的人,非有道之士不可。只有有道之士才可以入世應世,成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帝王。《莊子》的內七篇是一系列的,有連貫性的,從第一篇〈逍遙遊〉如何解脫,到怎麼樣悟道、修道,然後到〈大宗師〉;由得道的完成,既可以出世,又可以入世。
《莊子》這一部書,它代表了道家,並且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文化和知識份子。它內在瀟灑,所講的人生境界,形成了東漢到南北朝三四百年間特殊的文化思想境界。更有意思的是,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受到它很大的影響。
南師懷瑾先生在一九八一年的秋季,於臺北十方書院講解《莊子》。至於本書題目《莊子諵譁》,曾有多方建議,但南師一生特性,素來不以學者自居,更不喜歡重看自己講的著作,而且在過去幾十年的講說成書時,每每題名謙讓,如講論語叫別裁、講孟子叫旁通、講老子叫他說,都是表示不入學術正統,只是邊緣的外行話而已。所以對於本書,也特別取名為「莊子諵譁」。問南師原意,但說是譁啦譁啦,諵諵自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