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東方歲月(1750-1850):蒐藏與征服,英法殖民競賽下的印度與埃及

NT $ 752


野心勃勃,全球化的開路先鋒
他們不凡的故事,也是帝國的祕密歷史

瑪雅‧加薩諾夫「帝國移民三部曲」榮獲:
◎坎迪爾歷史獎(非虛構獎金最高)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非小說類獎項
◎喬治華盛頓好書獎
◎達夫‧庫珀獎(四大歷史獎)
◎紐時書評最受注目好書
◎紐約時報百大好書


從孤島變身日不落國
1750年的英國是座帝國汪洋中的孤島,僅有北美等少數殖民地,人口也是宿敵法國的一半。可是,不到一百年,世上五分之一的人口都成為維多利亞女王的臣民,英國更囊括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工業化國家,影響力無遠弗屆。拿破崙戰爭後,英國更取得法國的海外據點。但是,這段通往日不落帝國的道路上,真的如後世所想那般順利嗎?

征服與收藏攜手並行的時代
英國與法國,曾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帝國,在1750至1850的百年裡,有過兵戎相向,也有文化競爭,尤其文物收藏經常伴隨著征服而來。畢竟,蒐集寶物能反映國家實力與企圖,偶爾也會被統治者用來掩飾失敗。比如拿破崙遠征埃及失敗後,曾以大量從埃及帶回的文物,轉移了法國人民的注意力。

在這段文物蒐集的歷史背後有一群收藏家,他們常常是社會中的邊緣人,到東方尋求機會,以收藏寶物來改造自己的社會地位與形象。他們個人的收藏行為,與歐洲人的東方熱緊密結合,據說18世紀每二十個歐洲人就有一人擁有來自印度的收藏品。而19世紀初,更引發一陣「埃及熱潮」,歐洲人爭相購買門票觀看埃及文物展,即使習慣希臘羅馬的他們對於埃及文物的美感抱有疑慮。

透過文物收藏的歷史,我們可以看見不一樣的帝國歷史。1790年英國攻陷了南印度的邁索爾王國首都,當時有無數珍寶文物流入英軍手中,這次的征服改變了大英帝國的本質與方向,從此轉型為征服型帝國,而這些被掠奪的文物就是當時的見證者。

收藏出一個帝國
本書以帝國收藏家與藏品的視角,描繪百年間英國如何經營東方、遭遇困難以及與法國的爭奪主導權。最初英國就如同那些去東方尋找機會的邊緣收藏家,在國際上沒有什麼地位,安居於大西洋沿岸。但透過收藏,英國也塑造出帝國的使命感,漸漸形成一個後世所熟悉的征服型大帝國。而且這正是與法國對抗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並在此過程中將印度與埃及的領土收入東方帝國之中。

「帝國移民三部曲」中的收藏家
除了本書之外,作者瑪雅‧加薩諾夫還有另外兩本著作《黎明的守望人》、《新世界的流亡者》,分別透過船員兼知名小說家康拉德、美國獨立中的效忠派與本書的帝國收藏家,勾勒出這群在18-20世紀的殖民帝國中移動的人物形貌,以及全球化漸漸形成的過程。三本組成「帝國移民三部曲」,是一部關於第二波殖民帝國的故事,也是一部透過人群移動使現代全球化漸漸成形的過程。

◎好評推薦
現在要追憶世界霸主大英帝國的歷史,似乎僅能從博物館的收藏品了。作者以收藏作為探究概念,再次檢視帝國主義輝煌歷史下的困境,並將大英帝國放入多方競逐的脈絡,來看在大英帝國收藏下的殖民地歷史。
──莊德仁;╱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意氣風發,充滿活力。……加薩諾夫希望我們重新思考帝國的經驗。
——《紐約時報》
一部歷史傑作,精彩的原創與罕見的素材融合成頗具說服力的新敘事。大英的帝國再也不是往日我們熟悉的模樣。
——《衛報》(倫敦)

沒有專注於18世紀和19世紀的歐洲帝國建造者。……加薩諾夫聚焦在野心勃勃、精力充沛、離經叛道的幾個人身上,他們利用東方,作為重新自我塑造的手段。……一個不為人知的迷人故事。
——《波士頓環球報》


帝國 故事 收藏家 好書


龍之眼
NT $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