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悲歌:面對薪資停滯、金融危機、稅賦不公,中產階級如何改寫未來?

NT $ 316



★《商業周刊》1722期書摘報導★

無論多麼努力,我們都是別人用來創造盈餘的工具。
人人忙著爭取利益,看不見自己被剝削,「階級複製」便成為我們甩不掉的命運。

面對薪資停滯、福利減少、健康與教育成本上升、金融危機、稅賦不公,
中產階級該何去何從?


我們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往上爬,於是投資自己的學位與專業證照、買車買房、存養老金、買保險單、管理儲蓄帳戶與金融資產。
在各種定義堆疊之下,中產階級似乎代表著「如果我們成功,必然是用盡全力;如果失敗,一定是不夠努力,要怪就怪自己」。
有報導指出臺灣正邁入「M型化社會」,富者愈富,窮者愈窮,資源被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而失去競爭力,淪落到中下階層,更有人說「中產階級正在消失中」。
然而,真是如此嗎?

◎中產階級從來就不存在
「中產階級」的定義模糊不清,因為它實際上是一種意識形態。大眾普遍認為中產階級代表了「對自身財富負責,努力工作以換取回報」,但這其實也能解讀成「薪資不高、生活品質不佳,是因為你不懂得善用時間、精力和資源」。本書將釐清「中產階級」的真正意義,讓你開始反思那些先入為主的知識。

◎資本主義逼人爭權奪利
中產階級說穿了就是資本主義的產物,人人都忙著爭取利益,以至於看不到自己被剝削,便不會抵制。人們奉獻心力生產的商品和服務,其真正價值高於他們的薪資,而多出來的利潤,便回到了最高層的手中。金融化則是幫兇,讓資本主義大行其道。

◎追求累積財富是個陷阱
中產階級是被製造出來的,目的是讓人養成勤奮態度、為積累財產做出貢獻。在充滿風險與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我們認為投資是改善生活的最終途徑,因而造成「社會階級流動操之在我」的概念,導致人人競相爭取稀少的資源。

◎連自己都被「資本化」
中產階級的父母會想方設法栽培孩子,讓他們跳得越高越好。現今不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造成此現象的罪魁禍首就是人力資本的累積,即所謂的「階級複製」,這種功利概念甚至滲入了家庭親密關係之中。

◎只要夠努力,就能成功?
中產階級的概念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想法上,掩蓋了有些工作會導致身心受創的事實。最可嘆的是,那些不得不為生活而工作的人,是最相信這個意識形態的,因為他們將財富視為自己選擇的結果。

◤薪資愈低,掌權者愈能從我們身上榨取更多好處。◢

人類學家哈達絲進行了大量文獻研究,並歸納出結論:「中產階級是一種意識形態」。這個概念揭露了一個謬論:人們相信,由於我們對自身財產和教育進行了投資,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向上爬,也可能往下掉;我們以為,如果我們貧窮、失業或是掙扎求活,那是因為在教育和技能方面的投資不足。
來自德國、以色列、美國等地的研究證據說明,這種信念如何使我們在生活中朝向累積資產的目標發展,但最終帶來的結果卻是自我毀滅。

一致推薦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國際讚譽

「這是對新興的社會階級人類學的精湛貢獻。哈達絲.維斯做出了廣泛且深思熟慮的貢獻,展現了投資、資本積累和財產的概念,如何激發了全球中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吸引力。」
──邁可.薩維奇(MichaelSavag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不平等研究所所長

「或許我們都已經知道中產階級是個神話,就像小孩可能大略知道聖誕老人不是真的。但是,當房間裡的大人們不斷告訴你『乖小孩才能一直收到禮物』,就很難放棄信仰。這是本無與倫比的書,帶來了不懈的智慧與驚人的感動。哈達絲.維斯不僅告訴我們,是誰把禮物放在聖誕樹下,還告訴我們,那些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她擁有非凡的優雅和敏銳度,可以同時聯想並解構當今金融化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這些教訓令人不安,但它們既不憂鬱也不懷舊。僅僅因為現在情況變得更糟,並不意謂著以前的情況比較好。」
──伊萬.阿舍(IvanAscher),《投資組合社會:資本主義的預測模式》(PortfolioSociety:OntheCapitalistModeofPrediction)作者

「人類學家哈達絲.維斯告訴我們,在我們擁護中產階級的同時,也表明了面對金融化資本時,我們集體的無力感。回顧她本身關於德國和以色列的人種誌研究以及當前的著作,她對我們賴以生存的中產階級神話深有體會。」
──唐.卡爾伯(DonKalb),挪威卑爾根大學教授


投資 財富 金融 薪資 成功 人人 教育 哈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