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得善念,離苦得樂──以《王鳳儀語錄》為藍本,重新詮釋並傳承先人智慧。
【本書簡介】
◎全書共十一章,從人生概論、人的來踪、五行、善惡、談到人性與化性,是以人為本的修身之書。
◎以傳承並推廣中華文化的家庭倫理、人生智慧等美好傳統為己任,讀者透過本書能受益無窮。
◎引用王鳳儀善人等聖賢的語錄智慧,並加入作者的實踐心得,用簡單的「六法」引領實踐,達到親民效果。
與袁了凡《了凡四訓》齊名的王鳳儀《王鳳儀語錄》,最新詮釋本,淺顯易懂,更融會中華文化的精隨。
王鳳儀(公元1864—1937年),中國東北的知名大善⼈,二⼗四歲時長期感染瘡疥,後聽人講解善書,開始懺悔,大病竟然不藥而癒,因而開始確立「悔過可以治病」的理念。後來在世俗中觀察修行,因緣際會看到了「黑夜見白天」景象,因而茅塞頓開,對世間的人情世故多所覺悟。最終在為亡父守墓時,諸天神佛現光蒞臨,因而發明了「性理療病法」。
王鳳儀所謂的「性」,是人的氣質與性格,以中國的五行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性質的黑暗面會導致人產生對應的疾病,透過「講病」了解疾病的根源,之後真心誠意的認錯、悔過,從根本化掉性質的黑暗面,就能夠把病治好。
作者陳明朗接觸《王鳳儀語錄》後,積極探討人生的方向,從學知轉念到實踐,在親身體驗到中華文化的智慧後,深感文化的寶貴及其傳承的重要性,故盡己之力,用簡單觀念詮釋善人語錄,希望能讓更多人明白人生真諦並從中受惠。
本書著重闡揚知善的智慧,知善才能知人,知人才能知病,知病才能解病,解病才能化性,化性才能開性,開性就是開悟,開悟才能達天時,達天時才能識時務,識時務才不會受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