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

NT $ 308


如果你看向我的眼神有些許不同 
讓你困惑的是我的外表,還是我的血液?

 
我的媽媽和天下所有的媽媽沒有不同,除了她來自柬埔寨……
媽媽踩著十一小時的沖床,腳幾乎都要抽筋。
「我每天早上賺的錢是用來買菜,下午賺的錢付帳單,晚上加班三小時是要給我家劉育瑄唸書的」

當失去習慣的語言,才想到媽媽來台灣十五年,她該有多孤單?
自學廣東話,很難。
我打算在成年禮那天,在全班同學跟家長、老師面前,用廣東話,第一次開口跟我媽說「我愛你」

爸爸或媽媽來自東南亞,我就不是台灣人嗎?
在「新二代」和「新台灣之子」這些名詞廣泛使用之前,台灣社會都稱我為「那個他媽不是台灣人的。」
所以我心中把自己當作一個百分之百的台灣孩子,只是我剛好有一個柬埔寨的媽。

【本書特色】
★台灣東南亞新移民第二代首度發聲,誠實書寫自己在台灣處境的生命紀實。
★從痛苦、憤怒,再與自己身份和解的成長之路,全台新二代悄悄討論的療癒之作。
★作者劉育瑄:「最後,我希望讓所有曾經跟我一樣感到渺小、無助,甚至質疑自己存在價值的人們可以在本書各處,
看到自己的影子並得到力量。無關你說什麽語言、做什麽工作,而是關於身為人:身為人,就該能尊嚴地活著。」

【各界感動推薦】  
電影工作者鄒隆娜

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廖雲章
每次採訪東南亞新住民時,我時常忍不住被她們抱在身上的孩子吸引,忍不住要想:這個孩子會長成甚麼樣的大人呢?
幾年前,高中剛畢業的育瑄寄了一篇投書給獨立評論,告訴社會〈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
她大方書寫自己的身世:媽媽是柬埔寨廣東裔,爸爸是台灣底層工人,從小成績優異的她如何承受環境裡無所不在的標籤與歧視,以及她身處其中的困惑與質疑。
這本《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是育瑄對台灣社會更進一步的告白,她書寫自我認同的不安、疑惑、痛苦,她也寫出對於跨國婚姻在媒體中被再現的觀察、批判與思考。
這是新二代書寫的起點,更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在台灣當一個新二代,不再需要勇敢。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藍佩嘉教授
過去我們擔心「新台灣之子」不夠同化、發展遲緩,現在我們假定「新二代」母語靈光、南向發達。
我們真正該做的是聆聽他們的聲音,領會他們的憤怒與惶惑,拆解我們的偏見與自以為是。

獨立媒體《移人》編輯總監李岳軒
多年前我在東南亞語文報刊《四方報》擔任柬埔寨版主編時,曾收過育瑄的投稿,就是書中第一篇散文〈耳環〉的雛型,雖然才短短數百字,但情感刻劃真摰,她與母親之間的關係轉折讓人讀之動容,很難相信當時才國高中生的她就這麼有想法。
數年後育瑄長大了,〈耳環〉也長大成為《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我很害怕》一書,我相信這只是育瑄的寫作起點而已,由她起頭作示範,會引出更多跟她有同樣背景的新二代孩子勇敢寫出自己的故事。


台新 台灣大學 柬埔寨 天下 媽媽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