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的地標

NT $ 422


杜拉克的管理學說有其獨特的前瞻性與時代性,數十年來影響了全世界的管理思維。而他對管理觀念的洞察力,又建立在其廣博的社會科學素養,以及宏大的世界觀之上。從這本《明日
的地標》可以略窺他對世界種種演進軌跡的理解,以及數十年前對未來世界發展的預期。

這本書是關於我們今日身處的新興後現代世界報告,僅此而已。它不涉及未來,只處理有形的現在。的確,我一直試圖克制揣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的誘惑,更別提預測未來了。我甚至沒有嘗試整合獨立呈現的價值和觀念,成為有脈絡可循的秩序。在完成這項工作之前,我們當然不可能擁有一個真正具備獨特特徵和世界觀的新時代;我們只會處於現代「之後」。

在撰寫本書時,我將重點放在理解而非創新,描述而非想像。當然,這是迄今為止較細微末節的工作;我們仍需要具備新綜合理論、新哲學和新制度的偉大想像者、偉大思想家,以及偉大創新者。

這本書涵蓋非常廣闊的視野,然而,它並不完整。從本質上來說,我試圖涵蓋三大領域,每個領域都代表人類生活和經驗的重大面向:

新世界觀、新概念、新人類能力
本書的第一部分(第1到3章)探討哲學領域的轉變,從笛卡爾的機械論世界觀,轉向以模式、目的和流程主導的新世界觀。我也探索了我們在科技和社會方面取得的新創新能力,以及隨之而來的新機會、新風險和新責任。隨後,本書討論我們取得的另一種新力量,這種力量讓我們能組織具備高知識和高技能的人才,經由負責任的判斷,共同努力實現目標,為大型組織提供新的核心制度,並為社會秩序提供新的理想。在這種新的社會秩序理想中,個人和社會相互依賴,成為人類自由和成就的支柱。

新領域、新任務和新機會
本書的第二部分(第4到9章)描繪了四個新現實,每一個都是自由世界人類面臨的挑戰。第一個是教育型社會的出現,在這個社會中,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是真正的生產力來源;至少就入學年限來看,每個人的教育程度都不斷提升;而一個國家能否在國際競爭中勝出,將取決於整體的教育水準。這對社會和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對教育來說,又意味著什麼?第二個現實是經濟發展(脫貧)成為人類新的共同願景和目標,而國際間和種族間的階級戰爭出現,是新的威脅。第三個現實是民族國家政府的衰落,昨日的「現代政府」,無論是在國內治理,還是在處理國際事務上,都日趨無力。第四個現實是「東方」的崩潰,也就是非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崩潰,以至於除了在西方制式基礎上建立可行的社會外,並無他法。在只由幾個段落構成的簡短結論中,本書提出以下的問題:這四個現實對西方國家代表什麼?對政府和政策的制訂方向、目標和原則,又有什麼樣的涵義?

人類的境遇
最後的第三部分(第10章)主要討論人類存在的新精神現實(或者有人更偏好稱為形而上學):知識和權力已成為絕對,並獲得無與倫比的絕對破壞力,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我們首次被迫思考這兩者的性質和功能,以及如何對這兩者加以控制。儘管我力求忠於事實,但就像任何一個身處陌生國度的人一樣,我相信自己必定經常誤解這些事實。

儘管我力求客觀,但我意識到自己深受西方背景和偏見的影響,這類偏見包括歐洲人,尤其是「盎格魯-美國人」中保守主義固有的偏見:信仰自由、法律和正義,相信責任和工作,相信人既有獨特之處,也有先天缺陷。我也明白,自己在知識和理解上的局限性,這是我在面對創造性藝術時最大的問題。但我依然希望本書能達成我設定的目標:報告我對新時代的見解,向讀者傳達兩個驚人的事實:第一,新的陌生時代已明確到來;第二,我們曾經很熟悉的現代世界,已經成為無關緊要的過去。


目標 教育 現代


春琴抄
NT $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