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如一座巨大的瘋人院
人類有多麼讚頌理智,就有多麼害怕瘋狂。
然而,瘋狂無所不在。▎本書特色▎
◆全彩硬殼精裝,收錄逾六百幀關於十八世紀以來精神病院的珍貴插圖、照片、繪畫,以及當代病患藝術家的驚人創作。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選書
◆廖偉翔(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服務研究碩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審訂。
◆王文基(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兼人社院院長)、宋文里(國立清華大學榮退教授,輔大心理系兼任教授)、巫毓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張子午(《報導者》記者)、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陳嘉新(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聶永真(設計師)◎齊聲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內容簡介▎
他們說我瘋了,我說他們才瘋,
可惜啊,他們人多勢眾!
一部從對抗、治療到與瘋狂共存的醫學史×一段由精神疾患所串連的藝術史
◆◇◆◇◆◇◆◇
18世紀│瘋人院的存在,是為了把精神異常者隔絕於社會之外
19世紀│收容所強調人道對待與宗教慰藉,期盼瘋人能重拾理性
20世紀│精神病院崛起,以生物醫學為基礎的療法蔚為主流
21世紀│後收容所時代來臨,諮商系統、身心靈療法結合處方藥物,帶來巨大的商機,卻也成為精神疾病大爆發的時代
──接下來,等在前方的會是什麼?
我們愈想使用黑白分明的準則定義瘋狂,
瘋狂與正常之間的界線就愈難固定。
「精神疾病」實乃一段巨大光譜,廣納千萬種生命境遇,無一相同。
《瘋狂之所在》為英國倫敦衛爾康博物館「瘋人院:精神病患收容所與其外」的展覽成果,其宗旨在於叩問「瘋狂」與「收容所」的歷史與轉變,以及這兩個詞彙在當代所激盪出的迴響。本書以英國伯利恆皇家醫院之沿革為經,以精神醫學的實踐與修正為緯,細膩爬梳18世紀以來,以歐美為主要場域的精神治療機構如何演變至今,相較於過去,社會大眾面對瘋狂與精神疾病的態度又有何異同,及其未來展望。
研究所
精神病院
語言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