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年紀事(史上第一部瘟疫文學,歐洲小說之父丹尼爾.狄福融合紀實與想像之震撼作品)

NT $ 281


一六六五年,一場瘟疫奪去了十萬人的生命。
封城、恐慌、信念瓦解……
三個世紀前倫敦大疫年實況,竟與當代如此相像!


卡繆《鼠疫》問世前兩百餘年寫就的第一部瘟疫文學
《愛在瘟疫蔓延時》作者馬奎斯最愛的小說之一
《魯賓遜漂流記》作者、歐洲小說之父、現代新聞鼻祖丹尼爾‧狄福描寫瘟疫現場之作

文化評論家南方朔◎專文導讀

▍本書特色

1|作者丹尼爾‧狄福是英國第一位現代記者、十八世紀最偉大的英國作家之一,重要作品《魯賓遜漂流記》創下僅次於《聖經》的翻譯版本數量。

2|奠定英國文學基礎,作品廣受討論。吳爾芙、喬伊斯等文壇巨匠皆曾撰文評論。

3|除了細緻的瘟疫情況觀察,亦顯示出作者的宗教、人道關懷,是紀實與虛構兼具之作。

4|循序漸進地由瘟疫如何擊垮人的身體,到瘟疫如何破壞人與人的關係,造成一整個社會精神緊繃,形成心靈上的瘟疫。

5│揭露彼時防疫的制度疏漏,充滿批判意識。書中許多道德問題可與當代社會呼應,例如:已經染上瘟疫的人,不惜打傷守門人逃走,造成瘟疫更進一步擴散。

6|南方朔專文導讀──「論『第一波』瘟疫文學,則當非以《魯賓遜漂流記》聞名的狄福所著的《大疫年紀事》莫屬,它可能是第一部以瘟疫為主題的小說創作。」

▍內容簡介

瘟疫從未停止襲擊人類,無論是今天,或是三個世紀以前。

在生命遭受傳染病的威脅之際,心靈也承受著嚴峻的試煉……

一開始只有少數因瘟疫死亡的案例,後來死亡人數開始節節攀升,直到消息瞞不住了,瘟疫正式宣告爆發。富人一個個率先舉家搬遷,然而對小市民來說,這場瘟疫才剛丟出第一道艱難的選擇題:要放棄所有財產,孑然一身離開這座城市嗎?窮人則是根本走不了,只能留在原地聽天由命。
後來整座城市開始充滿遭病痛折磨的人──染病的人、被駭人病徵嚇壞的人,下令封閉的一間間屋子都傳出發自靈魂的哀鳴。有些人不得不涉險工作,也有些人趁火打劫、大發瘟疫財。路見竊盜、搶劫案,也不能報警,因為這樣一來反而會讓自己暴露於染上瘟疫的危險之中。所有人都非常害怕,因為瘟疫隨時會找上門。「恐懼對人造成另一種影響,懾住人心,教人思路遲滯,無所適從。」

《大疫年紀事》以一六六五年倫敦瘟疫為背景,作者展現新聞紀實筆法,將史實、傷亡數據,融合個人評論,交織成一部完整的敘事,再現了倫敦大疫年間的城市景象以及市民面貌,更體現了作者的人道關懷。南方朔認為,這本書可謂其後幾乎所有瘟疫文學的共同基礎,也是閱讀瘟疫文學的首選作品。

▍名家讚譽

一個偉大的小說家,能從混亂中帶出秩序,打破我們舊有的框架。──現代主義先鋒吳爾芙

在我讀過的許多瘟疫文學作品中,《大疫年紀事》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魔幻寫實大師馬奎斯

論「第一波」瘟疫文學,則當非以《魯賓遜漂流記》聞名的狄福所著的《大疫年紀事》莫屬,它可能是第一部以瘟疫為主題的小說創作。──南方朔

=大疫年間,倫敦市五大禁止=

1.禁止於自治市內飼養豬、貓、狗、鴿、兔。
2.禁止病家人員、物品遷移或流通。
3.禁止舉行筵席、看戲、唱民謠、飲酒,或於咖啡館等一切聚眾活動。
4.禁止販售不新鮮之魚、肉及發霉穀物。
5.禁止乞丐於自治市內遊蕩。

=大疫年間十大防疫措施=

1.戶長一律於病徵出現兩小時內,向檢驗官通報。
2.確診瘟疫者,應於自宅隔離。
3.病患之用品、寢室應以火烘烤才能恢復用。
4.潛入病患住所者,其住所應予封閉,天數由檢驗官裁奪。
5.埋葬瘟疫死者一概於日落後、日出前為之,且不得讓孩童靠近遺體、棺木或墳墓。
6.病家屋舍之門中央,畫上一呎長紅十字標記,寫上天主垂憐字樣。屋舍合法開啟時方可移除。
7.如一棟屋舍中有數人同住,而其中有人染上瘟疫,則其同住之人、家屬、任何其他人,如欲搬離,必須取得當地教區檢驗官核可之證明。
8.載過瘟疫患者之馬車,須以煙熏烘,並暫停使用五、六日。
9.保持街道清潔、垃圾堆須遠離自治市。
10.疫情期間暫停活動之錢財將用以賑濟染疫之貧民。

=大疫年間,除了外科醫師與看護之外的重要角色=

檢驗官:查詢各教區中有何宅戶發生瘟疫、有何人患病,並負責後續通報事宜。由議會選任,任期至少兩個月。若獲選之適當人選拒絕,則將關入監獄,直至首肯。

看守人:每戶病家由兩名看守人看守,一名日班,一名夜斑。看守人應特別注意,其監守之屋舍不得有人員進出,否則將予嚴懲。

訪查員:各教區應慎選女性訪查員,擇優選派誠實婦女擔任。負責確認死者是否死於瘟疫。瘟疫期間,訪査員不得使用公共設施、擔任公職、經營店面或攤位、擔任洗衣工或從事其他一般工作。

埋葬工:疫情期間負責埋葬死者的工人。

※注意

1.訪查員、外科醫師、看護及埋葬工如外出,務必手持一根三呎長之紅杖,不得遮掩,以供旁人辨識。
2.瘟疫期問任何人亦不得參加葬禮。

※※在疫情肆虐的尾聲,丹尼爾‧狄福的警告

「人們太草率而令自己置身險地,先前的謹慎舉止全然拋諸腦後,也完全不再閃躲他人,由衷相信瘟疫不會找上他們。……很多人卻被這種不謹慎、輕忽的行徑害死。」


確診 文學 小說 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