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
獻給每位策展人,如果您心中曾有以下疑惑……
◆為何展覽內容豐富多元,觀眾仍無法留下深刻印象?
◆為何團隊擁有堅強實力,分工過程總是無法整合到位?
◆為何行銷宣傳如此賣力,最終效果反而不如預期?
◆為何展覽已經切出特點,仍淹沒在同質性活動裡?
獻給每位有志投身策展領域者,如果您腦中曾閃過以下念頭……
◆對於策展概念毫無頭緒,可以先接觸哪些領域扎穩基礎?
◆本身就讀設計相關領域,該透過哪些管道累積策展經驗?
◆擁有零星或小型策畫活動經驗,要如何訓練自身承接更大規模的策展?
◆策展團隊含括許多專業領域者,除了空間設計,還有哪些面向能讓我發揮?
◆綜合展、主題展、流動展、商業展……等各類展覽,該如何提出合適企劃?
策展,意即「策略展覽」,重點在於「策」,當今策展的發生地點已不限於實質空間,商業品牌也能透過策展邏輯進行行銷,而受眾早已跨出傳統藝文界,轉而深入大眾社會群體。身處數位時代的策展人,如何在資訊龐雜的背景中策動一場引人共鳴的好展?將資訊整理歸類,有條不紊呈現僅是合格,反倒是「找出文化核心主張、拋出未來社會價值」才能搔中市場癢點。
本書「跨域策展時代:文化行銷的創意實踐心法」致力於打造一本當代策展人必備實踐指南,無論您是來自建築背景、工業設計背景、平面設計背景、藝術背景、科技背景、教育背景、行銷企劃背景、活動主辦方或行政團隊,甚至是有志投身策展領域卻毫無經驗者,都能從中釐清當代策展意涵,一步步習得一場成功展覽應當具備的事前規劃與執行要點。
★PLUS+獨家收錄「策展人初階培訓途徑」
在策展尚未自成一門專業學科的前提下,有志者該從何種管道接觸此領域視為一大難題,連帶沒有相關實務經驗的設計師,也曾因不熟悉擁有哪些培訓途徑而無從精進,對此,本書特別羅搜台灣大專院校之設計相關科系與民間藝文機構、媒體等相關組織,從其專業建議中給予尚無經驗,卻有志投身策展領域者的初階培訓途徑。
培養設計邏輯梳理文化議題,創造美學思維強化品牌能量
共創空間X平面X藝術X教育X科技多元價值
☆16天展期累計突破400萬人次,創下歷屆台灣設計展最高紀錄!──「台灣設計展|超級南」
☆地方產業結合創新科技思維,開出驚豔群雄的璀璨花朵!──「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
☆在地人文導入地方創生概念,以永續發展導向彰顯城市品牌價值!──「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深掘地方產業優勢,運用策展啟動一連串文化消費行為!──「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光動 LIGHT-DRIVING」
☆翻轉教育型態多種可能,提倡人本教育新典範!──「雜學校」
【必備原因】
▌ 專訪台灣重量級策展泰斗,探討台灣策展思維的古今演變與趨勢觀點,並以各自領域的專業角度,剖析台灣策展文化之當今走向與核心價值,引人省思。
▌ 獨家收錄台灣22位當紅跨領域策展人之創意心法與指標作品案例分享,探究他們如何跳脫過往策展邏輯,導入美學、科技、空間、人本等創新思維概念。
▌ 剖析台灣城市型策展至國際級策展之策展Know-How,帶領策展人與有志投身策展領域者從源頭梳理展覽主張與定位,Stepbystep掌握各類型策展邏輯與整合關鍵,直至選擇合適的行銷推廣手法。
【本書特色】
▌ 探究台灣策展演變歷程與未來趨勢
獨家專訪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明道工作室akiboworks負責人|李明道、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龔書章、自由落體設計FreeimageDesign董事長|陳俊良、蔚龍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齡、胡氏藝術執行長|胡朝聖、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王俊雄、搖滾與文化評論家暨跨域策展人|張鐵志,以及社計事務所共同創辦人暨跨域策展人|吳漢中等9位設計、藝文專業領域泰斗,分別就建築、設計、藝術角度,探討台灣從傳統展覽導向演變為當今文化消費導向的重要關鍵與趨勢演變。
▌ 羅搜全台當紅策展人之展覽策略心法
將台灣22位當紅策展人一字排開,獨家收錄其策展心路歷程,並精選人氣指標展覽作為案例分享;無論是從大型跨縣市策展「文博會」、地方民俗策展「大溪大禧」、建築專業策展「實構築NewWeaving新織理」,抑或是與國營企業合作的「川流電湧JustFlow」,當今策展人涉略層面已不僅於美學範疇,更須藉由策展述說一口好故事,並導入文化消費概念,為社會創造永續且有機的循環消費思維。
▌ 從概念發想到分工落實,步步到位,掌握策展過程核心要點與實踐Know-How
本書第三章以「文化核心構思」為開頭,帶領讀者釐清每場展覽所要傳達的核心理念或價值定位,無論是綜合型、主題型、活動型等各類型展覽,當策展人擁有最終明確導向,整體團隊有了想像的雛形,進而找尋合適的人、事、地、物往共同目標邁進;「跨域分工整合」闡述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的良性合作要點,鄙棄過往主辦方與設計方的僵化主從觀念,創造彈性、有機,且利於設計師發想創意的機制與環境;最終關鍵的「媒體行銷推廣」則回頭扣合展覽的核心主張,以此為立基點尋找適切的宣發管道,甚至延伸出專屬的展覽刊物、小誌(Zine)等獨立品,對準目標客群痛點並擴大一般受眾的觸及點,捨棄傳統不痛不癢的宣傳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