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縱覽:古代浩大的防禦工程

NT $ 236


長城起源於先秦,最早修建長城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楚文王,這段長城被稱為「方城」或「萬城」。接著,齊靈公也將堤防這一水利工程改建為長城。隨後,中山國、秦國、魏國、韓國、趙國、燕國等也紛紛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這些長城的規模都不大,統稱為「先秦長城」。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為了防禦胡人,又以春秋戰國時期的長城為基礎,修繕並增築了中國第一條長達萬里的長城。漢武帝時為抵禦匈奴,又建造了第二條上萬公里的「河西長城」,這條長城也成為讓絲綢之路得以安全暢通的屏障。

南北朝時的北魏為防柔然、東魏為防西魏、北齊北周為防禦邊境,以及隋朝為防突厥、金朝為防蒙古,也都持續不斷地修築、鞏固長城。

明朝建立後,為防蒙古、女真等族的侵略,分三個時期,歷經兩百多年時間,修築了一座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費時最久、工程最大、防禦體系和結構最為完善的長城。它對明代抵禦外敵、開發邊境、聯繫交通都有不小的幫助,而明長城也是如今中國現存最主要的長城。


防禦 邊境 為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