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天,
甚至無時無刻都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但身處在華人文化裡,
我們每個人都壓抑得很完美。●【特別企劃一】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特別企劃二】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特別企劃三】我的親友不願意去諮商,怎麼辦?
「大家都以為我很可愛、很友善,
但大家都不知道,其實我心裡面常常有一些非常糟糕的想法……
我在心裡面想著要殺死我爸爸大概有十次以上……
我常常想著某個討人厭的同事,恨不得他失敗,但我表面上還是會笑臉迎人……
或因為一件小事,我覺得自己最爛、最糟糕,沒有任何人會喜歡我……
我覺得這樣想的自己,非常糟糕,而我停不下來……」
你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你沒有錯。而且,你是正常的。
華人文化習慣用「恥感」教養孩子:當孩子受傷、哭泣,大人常說:「羞羞臉,哭成這樣,再哭就沒人要囉!」這讓孩子不但無法認識情緒,更會否定情緒,甚至一再內化,將自己的情緒貼上負面的評價與標籤,特別是暗黑情緒。
你也會這樣嗎?‧「我太憤恨了,但我不能表現出來,不然別人會覺得我很難搞啊。」
‧「我竟然嫉妒我的好朋友?我怎麼那麼小心眼?!」
‧「我真的很討厭他,我默默在心裡詛咒他一千遍,怎麼辦?我好邪惡!」
‧「我一直哭,停不下來。我太沒用了,我好糟糕。」
當你心裡滋生一些暗黑情緒,你是否總習慣性地質疑與指責自己?但那就像是你身體已經受傷,卻仍往傷口上撒鹽般殘忍。因為暗黑情緒除了提醒你辨識當下的危險或需要外,更大一部分,可能是來自久遠以前你心裡所埋藏的傷,或是原生家庭不適切的教養模式……暗黑情緒下的傷口,需要你上藥、包紮;暗黑情緒下的你,需要你疼惜與擁抱。
曾見過數以百計個案的邱淳孝心理師,也曾在青少年時期,走過一段被暗黑所圍困的憂鬱、痛苦日子。他曾藉著咬自己,以度過那段煎熬,而鏤刻在血液裡的孤寂與無助,他未曾遺忘,因此本書的書寫,他期待是一道光,照進每個人心裡的荒蕪,以及讓內心荒蕪的人理解,你並不孤單。
正面情緒,幫助我們「向外」與人連結;
而暗黑情緒,幫助我們「向內」更深地認識、療癒自己。
這份認識,能讓你更自在與強大。
◎「還記得在某一次的課堂上,我經歷了一場對我來說攸關重要的心靈手術。當時的心理劇導演賴念華老師,一開始用了各式各樣的方法,試圖去接觸我的情緒,但我都像喝醉,還是迷路一般:「不知道欸,就沒有什麼感覺……」後來,賴念華老師在某個關鍵點問我:「你一直都是這樣子的嗎?讓自己沒有感覺……」
在那一瞬間,我首先感覺到自己的胸口熱熱的,眼眶濕濕的,但我不知道我怎麼了,也無法真的掉淚。
有一股能量往上衝,但我又本能性地把這股能量往下壓。那種難以言喻的感覺,讓我有點興奮,但更多的是因為陌生,所以害怕。
帶著這些無比混亂的感覺,接著,我用盡我全身的力氣,從喉頭擠出一點點的聲音說:「對……」
在講出那個「對」字之後,我內在好像有些什麼我說不清楚的東西,變得不太一樣了。我可以感覺到我的內在,原本有著厚厚一層包裹住我的情緒隔絕保護罩,那個保護罩終於裂開了一點點的縫隙,透進了一絲絲的光線與空氣。
在賴念華老師挑戰我的那個當下,我感覺到很深地被懂、被穿透、被挑戰:「原來是我自己,讓我自己沒有感覺的。」
好像有一些枷鎖、封印,在那一瞬間,慢慢地開始「剝落」……
還記得那天下課後,大約是黃昏五、六點,我走到常吃飯的118巷美食街。我第一次真正地「聽見」旁邊店家的叫賣聲,以及「聞到」撲鼻而來的炒飯味道,開始「感覺到」原來有微風輕拂過我的臉龐,我開始可以感覺到我「正在呼吸」。
在那當下,我非常非常感動。我很清楚地意識到,那一刻,在我心中浮現一個清楚的念頭是:「原來,這就是活著的感覺嗎?」──邱淳孝心理師
◎「很多時候,我們已經本能的採取了自我保護的措施來面對海嘯般的暗黑情緒,如邱心理師所提的「隔絕」,但這樣的方式,也有可能是另一種問題的根源,而這些源自過去傷害所產生的傷疤,也在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處理。」──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我們內在有個恐懼是,如果不表現出那個「好」的樣子,而壓抑下那些見不得光的暗黑,我們就是不好的,我們就不會被接受。但你所恐懼的陰影,會在你否認、壓抑、累積了之後,某一天回過頭來找你,甚至用爆發的方式反噬,毀滅登場。尤其是,那些自己覺得見不得人的「暗黑情緒」。
◎本書不是教你戰勝暗黑情緒,而是請你去牽起暗黑情緒的手,聽聽它要告訴你些什麼。暗黑情緒裡或許埋藏著久遠以前的傷,以及很多的情緒起初是為了保護你而產生,你的聆聽、接納與陪伴,能讓暗黑情緒成為你生命中很大的力量。
◎王俸鋼(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撰推薦序。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周慕姿(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齊聲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暗黑
諮商
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