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津

NT $ 264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八角樓起造之前,鹽水港如月如霧的興業與情誼

百年前鹽水繁華港埠的傳奇
重現藝閣繞境、匠師細雕、商賈崢嶸的古鎮風華

紀大偉陳雪馬翊航心動推薦

「一府、二鹿、三艋岬、四月津」,月津為鹽水別稱,十九世紀中葉,八掌溪河道無阻,貨運順暢,鹽水港曾是台灣第四大港埠,彼時的碼頭繁忙熱鬧,郊行林立,船隻一靠岸,倚蹲於港區各個角落的搬運工便吆喝而出,來回搬卸一箱箱的貨物及沉重的壓艙石。這些搬運工通常被稱為「羅漢腳」。他們是遊蕩在市鎮港邊的單身漢,四處打零工賺食,有時會群聚喝酒,打架鬧事,也有偷盜搶騙者,一般人家總提醒女兒,離羅漢腳遠一點,小心被騙去。
柳紀明也是一位羅漢腳,但他跟那些老愛抬槓喧擾的不一樣,清秀俊美,身材結實,不多話,不生事,識字懂禮節,草寮裡的工人叫他「愛睡覺的安靜人」。聽口音來自泉州,對絲綢布料很在行,這樣的人為什麼流浪港口做苦工呢?他幾無同鄉舊識,卻喜歡和附近西拉雅部落的青年在一起,尤其是笑容爽朗的古阿萊,兩人像兄弟,搭肩飲酒到天明,彷彿有說不完的話。
鹽水的糖商葉開鴻對阿明很好奇,主動邀他擔任開墾蔗田的幫手,還想幫他作媒,希望他能長久待下來,擺脫羅漢腳的身分,但是柳紀明心底始終懷著一個難言的祕密,日夜折磨著他,無家可回,無處可去。

一個人願意遠離家鄉,避走他方,有時候動機並不是經濟,而是情慾:也就是說,未必是為了就業,而是為了戀愛。在巴代的長篇歷史小說《月津》中,一個漢人美男子深入十九世紀月津(也就是今日台南鹽水),變成「羅漢腳」。他窺見某些羅漢腳之間的「夫妻」緣分,喟嘆再三,原來他自己正陷入更多元的越界挑戰。他面對的疆界包括種族(從漢人到原住民)、階級(從少爺到工人)、慾望(徘徊在女色與男色之間),深情款款,難以自拔。--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當島嶼的歷史角落不斷重新翻土,巴代的《月津》是駛入鹽水港的慢船。水可載舟,水可溺人,水是霧氣,水是酒與汗。秀緻、豪放、堅韌、豐足,人物的鮮豔面目,讓歷史再次進入青春期。勞動、交易、開發的鏡頭之下,有幽微的乳香,勃湧的心跳。乘著《月津》登岸,你將恍惚幻夢:「這個人,有故事。」--馬翊航(作家、《幼獅文藝》主編)


搬運工 台南 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