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歌仔戲的跨文化編創究竟應該立於什麼樣的基準,才不至於淪為東施笑顰、囫圇吞棗?是移植還是套用?是融合還是再創造?如何擷取西方文本的精隨與優點,轉化成為本土戲曲的營養與優勢?這是面對與處理跨文化時最需思考的。
九○年代「現代劇場歌仔戲」在戲曲現代化與西化的環境刺激之下,也開始挑戰跨文化創作。然而歌仔戲此一活潑多樣的本土劇種,在其發展歷程中早已有豐富的「跨文化」經驗。本書以現代劇場歌仔戲之五齣劇作為研究對象:《mackie踹共沒?》、《罪》、《狂魂》、《梨園天神》、《梨園天神桂郎君》,藉由原著與改編本的比較,進行跨文化改編與創發的討論,除了可以觀察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脈動,貼近觀眾的審美趣味與戲曲現象觀察,還可以作為日後從事跨文化編劇的參考。此外本書亦企圖追溯歌仔戲史上跨文化的幾個歷程,以內臺歌仔戲時期的拱樂社錄音團為例,探看其錄音團內容,試圖挖掘其跨文化風貌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