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是泰國的!」
2003年,一位泰國女藝人如此爭議性地宣稱。
對泰國人而言,他們的土地遭到竊取,視之為國殤;然而真相究竟如何?
泰國是未遭殖民的英雄,還是失土受辱的犧牲者?
看國家機器如何張牙舞爪地控制人民
看當權者如何操縱歷史記憶以動員民眾支持
一齣經過精心策畫的泰國近代史大戲,正在現實世界上演
當歷史成為操控民心的工具、軍事擴張的理由、種族沙文主義及宗教迫害的藉口……
理解泰國近代歷史及當今政治亂象,深刻的新省思
一段鮮為人知、想像中的「大泰國」歷史,
說明泰國何以與鄰國關係緊張、對西方勢力如此憎惡,
以及不肯承認境內少數族裔的原因。
「暹羅未遭殖民論」v.s「失落土地論」
了解泰國近代歷史及當前政治情勢必讀!
泰國人民一直深信他們的國家從未淪為殖民地。但政治人物、學者與其他媒體人物多年來卻總是痛斥西方殖民主義,說帝國主義者盜了泰國領土。泰國史學者總是堅稱,泰國比其他東南亞王國更能成功調適西方支配的世界秩序,為他們光榮的獨立史自豪不已。但許多泰國領導人將西方視為威脅,將泰國描繪成一個犧牲者。泰國與西方的關係顯然有些撲朔迷離。
《從暹羅到泰國》為了探討這個難題,針對兩個重要而相互對立的泰國史學理論進行檢驗:一是眾所周知的「王室─國族主義論」,一是作者所謂的「國恥論」。前者為泰國千百年來未曾間斷的獨立歌功頌德,後者卻把泰國描述成西方帝國主義霸凌下的受害者,認定西方國家表面上大談支持與合作,事實上是在阻撓泰國的發展。根據國恥論的論述,國家是一種苦難與外國壓迫塑造的悲劇英雄。
透過對政府與媒體資料的精闢分析,史崔特證明泰國政界人士如何運用國恥論觀點支持他們的種族沙文主義與軍事擴張,並鼓吹一種反西方的國家主義形式。他揭露泰國如何以國恥論為意識型態基礎,建立民族統一策略、發動反天主教運動,如何在二戰期間因此接受泛亞主義;泰國政界人士如何運用這種史觀重塑泰國認同,提升軍方角色,把軍隊說成民族救主。作者對泰國許多外交政策議題──包括有關柏威夏寺的當代爭議──也有獨到見解,對操控歷史記憶作法提供更全面的分析角度,並呈現深入探索暹羅到泰國的完整史觀。
延伸閱讀
《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廖文輝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克里斯多佛‧高夏
《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伊莉莎白‧皮莎妮
《緬甸:追求自由民主的反抗者》,黛芬妮‧史藍克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喬‧布林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