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音樂的出現,無疑是20世紀音樂領域最具革命性的重要事件之一。電子音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伴隨科學技術發展而誕生的一個新興的音樂種類。其發展歷程,經歷了磁帶音樂(TapeMusic)、合成器音樂(SynthesizerMusic)和電腦音樂(ComputerMusic)等幾個不同的歷史階段。電子音樂起步於1980年代中期,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從無到有,由小變大,如今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蓬勃發展之勢。然而,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雖然電子音樂已成為音樂領域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總體發展水準仍很低下。主要表現在:對於電子音樂學術標準的認識和理解不夠完善,其中有許多基本概念和技術規格仍存在不少模糊不清、規範不當的誤區;對於電子音樂的理論研究嚴重滯後,學術成果非常有限,電子音樂的專業教材和教學參考文獻十分匱乏,難以建立和健全高標準、系統化的電子音樂學科體系,制約了該領域的整體發展……突破電子音樂發展中的“瓶頸“,更好地建設並完善電子音樂學科體系,使電子音樂創作、設計和研究真正能夠進入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學術化發展軌跡中,逐步縮小與歐美國家之間的差距,為我國電子音樂的教學實踐、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提供並積累一些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教學用書或教學參考書,正是我們編寫這套叢書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