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熱帶地區最廣為人知的水果,金黃色澤、酸甜滋味更是讓人難忘的南國風情。經過加工的鳳梨罐頭,更曾是臺灣出口貿易的重要貨物。打開金屬罐,從一顆水果的產業變化,看到臺灣經濟的一段歷史。
日治時期,由於罐頭製造技術的引進,原本保鮮期不長,只能用來鮮食、佐菜的鳳梨果實,能夠被做成罐頭飄洋過海送到海外消費者的手上,而有了更高的經濟價值。本書作者從技術、政策、臺日商業文化的差異這三個主題進行分析,講述了臺灣鳳梨罐頭產業的起源、興盛,與產地的轉移。這段產業發展的過程,也是當時臺灣經濟的縮影。重新認識這段歷史,認識這片土地的發展,喚醒心中對於鄉土的記憶與情感。
本書特色:
◎它,曾經是台灣重要的農產出口品項!
◎從新鮮水果到鐵皮罐頭,密閉封裝的金黃香甜是臺灣殖民歷史中必須認識的一頁。
◎這顆頂著尖刺葉片,有著酸甜香氣的金黃果實,可說是完完全全由洋水果,成功華麗轉身變成土生土長的臺灣種。
◎當酸甜可口的熱帶果實,碰上現代化的製罐技術,為了成就一罐能夠長途運送的好滋味,整個鳳梨產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從挑選品種、選擇產地、改善種植農法,到加工廠的設立、產品出口,臺灣鳳梨產業的演進史,則讓我們見證一個外來水果在臺灣落地生根且發揚光大的成長歷程。
◎專業推薦
戴寶村(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官青杉(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園藝系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