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每個孩子的童年裡,絕對都是由童話伴隨著他一起長大的。幾百幾千年下來,社會的變遷、人心的改變如此巨大,然而這些不朽的經典童話,為何卻能經得起一再回味、不斷傳頌呢?童話故事究竟有何魅力呢?
其實,童話是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的形象,用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和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反映出社會生活真實的一面。它運用符合孩子思維的特點和心理特徵,讓孩子們認識到善與惡、勤與拙、對與錯。
當孩子們聆聽了大量的童話,觸摸到童話的新奇後,他們就會用童話的方式來觀察世界、瞭解世界、解釋世界、接受世界。不知不覺中,童話中的真善美就會滲入他們的血液,他們也會渴求用行動來實現。
高爾基曾說,童話是孩子打開通向另一種生活的窗子,在那裏,有一種自由無畏的力量存在著,讓孩子們幻想著更美好的生活。孩子本就是天生的童話家,他們充滿幻想,他們的心靈是童話的土壤,所以,孩子的童年,只有讀過童話才算是完整的,只要孩子走進童話世界,定能感受到童話神奇的魔力,感受到書籍的特有魅力,從而愛上讀書。
父母陪著孩子一起讀童話,孩子在聽淺顯易懂的故事裡,所能學習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是絕對比父母天天嘮嘮叨叨要來的有效的,也因此,童話對培養兒童養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質具有相當的積極意義,在全世界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而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