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人類聚居的意識和意義……表面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內裡是矛盾、張力、憂慮、怨恨,怎能是「美好生活」?營營役役地逐利、惶惶恐恐地求存,怎算是「活得像人」?中國步入小康,是衣食足。衣食足可以「思淫慾」,也可以「知榮辱」。我們是理性動物,應如何選擇?城市人規劃理論的使命是恢復人類理性和物性的真貌,復興人類聚居結社的文明。嚴格來說,是城市(人居)文化的重建。
——梁鶴年〈再談「城市人」〉
—城市是種物理現象,是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這些千變萬化的現象底下有沒有一些恆理、恆律?
—如果城市的最終目的是為理性的人締造具效率生產和美好的生活空間,它是如何「成形」的?
—資本主義的自由聚焦於競爭博弈的自由,強調強者逐利的公平。
—城市人即理性選擇聚居去追求空間接觸機會的人。城市規劃工作即匹配典型城市人和典型人居。
城市規劃聚焦於城市空間的使用和分配,為城市人提供具效率生產和美好的生活空間。
然而怎樣的規劃才能達至城市空間合理的使用與分配?資本主義的經濟道德形塑了西方城市房地產私有與窮人的住房福利;社會制度形態限制了開發者與公民社會的發展;再往前追溯,古雅典的城市化締造了雅典大街的工商業與政治活動的活躍,也誕生了「泛雅典遊行」的公民標誌。在不同文明進程下的城市規劃背後,作者梁鶴年從先哲的思維談起,以哲學切入,幫助我們解讀現代城市現象和實踐現代城市規劃,並以此為參照去重新思考人類聚居的意識和意義。
文明
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