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婆羅多.毗濕摩篇.薄伽梵歌(梵文直譯經典版)

NT $ 720


如果你曾為峇里島的舞劇、吳哥窟的浮雕、爪哇島的皮影戲深深吸引,你一定要認識啟發這些偉大藝術的文學作品──印度史詩。

◎藝文界林懷民、蔣勳、賴聲川共同推薦!
◎學者黃寶生歷經17年,採用梵文直譯,保留原著精粹與韻味。
◎印度史詩經典,認識佛教思想起源與東南亞各國文化必讀。


印度兩大史詩包含《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在古代印度以口頭吟誦的方式創作流傳。兩大史詩不但對印度社會思想產生深刻影響,也流傳到亞洲各國如印尼、柬埔寨、泰國、寮國、緬甸、斯里蘭卡等,啟發無數精粹的音樂、戲劇、舞蹈、雕刻與繪畫作品,堪稱亞洲文化源頭。中國的佛教思想,甚至《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也是受到兩大史詩影響的產物。

《摩訶婆羅多》是古代文明世界最長的一部史詩,共十萬頌(四百萬字),分十八篇,本書〈毗濕摩篇〉是第六篇,其中包括著名的宗教哲學插話〈薄伽梵歌〉,蘊含了許多超越宗教信仰的宇宙與人生哲理。〈薄伽梵歌〉曾相繼被譯成多種西方語言,德國語言學家洪堡曾推崇至上:「《摩訶婆羅多》的這個插話〈薄伽梵歌〉是最美的,或許也是我們所知一切文學中,唯一真正的哲學詩。」詩人T.S.艾略特更盛讚是「僅次於但丁《神曲》最偉大的哲學詩」;小說家赫胥黎也說〈薄伽梵歌〉是「永恆哲學最有系統的精神表述」。

《摩訶婆羅多》的意思是「偉大婆羅多族的故事」,成書年代約在西元前四世紀至西元四世紀之間,長約十萬頌(約相當於四百萬字),是古代文明世界最長的一部史詩。內容敘述婆羅多族的兩支後裔──俱盧族與般度族──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敵對雙方在大戰十八天後兩敗俱傷,最後在天國相遇;由人成為天神的他們,憤怒與仇恨不再,個個儀態安詳,享受著真正的和平和安寧。圍繞這個中心故事的,除了大量神話傳說、寓言故事這類文學性插話,還有大量宗教、哲學、政治和倫理等等理論性插話。

本書由翻譯名家黃寶生由梵文直譯,窮盡17年歲月,對應史詩口頭創作與傳頌的方式,詩體採用一頌(首)兩行四音步,每個音步八音節,共三十二音節。整齊好讀,準確、通順傳達原作語意,非常難能可貴,堪稱中譯本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