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勝敗興衰、動盪不安的戰亂時代,
探索夏商周的歷史疑團,
揭密春秋戰國的虛與實。
過去史書所推崇夏商周的天下太平,
歸因於明君治理得當可能過當,
也許只是因為缺乏紀錄。
「史實」底下有著什麼樣的史實?只重「史實」而疏於分析,
那麼「史實擁有神聖地位」也是一種刻板印象!
在我們刻板印象中,到戰國時代為止的部分多半來自於《史記》及東漢之後的經典注釋。「史實」都寫在典籍上,要找出這些「史實」相當簡單,但要確認其內涵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遑論是要挖出「史實」底下的史實了。但與其將焦點放在漢代的刻板印象上,不如放在戰國時代的刻板印象上。因為戰國時代的刻板印象至少距離史實近一些。本書的一大重點,就是藉由戰國時代的史料論述「史實」底下的史實。
新視角:成立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圈
當一般人在說起夏、殷商及周時,所想的都是統治天下的朝代。但這個「天下」,其實是直到西元前二二一年才由秦始皇統一的疆域。所以這三代統治的只是各自不同的文化圈,各自發展。而所謂的「天下」,指的是將數個成立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圈加以合併之後的稱呼,然而實際上夏朝、殷商朝及周朝的勢力範圍基本上只在某個特定文化圈之內。少有人注意到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圈所帶有的歷史特徵。不管是真假難辨的夏朝,還是殷商朝、周朝,以至於戰國時代的領土國家,都是奠基於這些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圈上。
中國古代史認知與觀察的眼力不可考的史實就是不可考,明明只是「沒有提及」,卻被後人當成了「治理得當」,於是殷商朝、周朝成了「天下太平」的時代。其實在甲骨文及金文中經常可見戰爭的紀錄,但卻被視而不見,正是因為在觀看考古文物的時候,都被漢代以後的觀念蒙蔽了雙眼,將「不可考」的諸國情事以宛如「可考」的態度加以記錄。
作者平勢隆郎教授是當代日本學者研究先秦史最有代表性的專家之一,全書體現作者個人獨有的觀點,及其個人所考訂的資料。雅俗共賞的論述,讓我們得以一窺不同於臺灣觀點的日本觀點,看見歷史不同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