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LETTER:顏忠賢專輯

NT $ 264


manofletters
n.[C]有著字母的人;有學問者。

LETTER,字母,是語言組成的最小單位;複數時也指文學、學問。透過語言的最小單位,一個人開始認識自己與世界,同時傳達與創造所感所思,所以LETTER也是向世界投遞的信函;《字母LETTER》是一本文學評論雜誌,為喜好文藝的人而存在。

寫出《寶島大旅社》、《三寶西洋鑑》共逾一百二十萬字巨構的顏忠賢,彷如「時間的壞孩子」,以夢境、神通等各種擬像穿梭感官演繹的道場,理性秩序的刻意破壞不僅看破家族系譜本為空無,就連流傳六百年的鄭和歷史都成了徹底虛構的史實。本期顏忠賢專輯,由馬翊航解讀這兩部作品建構的偽物廢墟,蕭旭智進一步以十九世紀的全景劇場描述顏忠賢的奇特空間,辜炳達使鬧鬼的寶島大旅社播放如蛇般的情色賦格,字母會策畫者楊凱麟以schizo(分裂仔)為顏忠賢作品的關鍵字,說明他筆下失控的景觀社會。專訪則將細剖廢墟、神鬼、幻境背後的棄子意識,以及橫跨建築空間、藝術設計與文學創作的顏忠賢,近十年猶如閉關一般專心於小說創作的緣由。
從顏忠賢專輯延伸出的專題「感官的躍進」,並不意圖將科技的影響導向媒介悲觀論或媒介肯定論,而是對於經驗過剩、不斷高速增生加壓的當代與未來世代,在哲學、媒介、VR藝術與遊戲領域中,如今浮現的深刻命題為何。蔡慶樺爬梳柏拉圖、笛卡兒、傅柯的哲學路徑,總結韓裔的德國哲學研究者韓炳哲為何憂慮當代科技的發展將使他者消逝,墮入同一性的暴力。蕭旭智則從麥克魯漢的電時代開始,探討媒介視聽的不斷加速已出現奇怪悖論,人被封存於一種內部關係之中,造成感官遲鈍。黃心健以VR藝術創作者自陳,VR對感官的「全面接收」,使造夢者必須承擔起建造迷宮的責任。李奕樵對互動遊戲的解讀充滿詩意,在虛擬感官的反覆鍛鍊下,我們恐怕是至今擁有最豐盈的形而上宇宙的人類。
字母會專題除刊出評論者潘怡帆「流變為他者」的側寫,楊凱麟、童偉格與黃崇凱的字母K卡夫卡講座,也特別邀請薛憶溈、陳栢青、林蔚昀、連明偉、胡慕情與賀淑芳六位寫作者回覆與評論字母會第一季A到F,這六位跨跨性別、世代、寫作類型甚至國籍地域的創作者,皆以最原創性的方式回答什麼是未來、巴洛克、獨身、差異、事件與虛構,對於寫作者來說,又如何擬出一刀斃命的絕技。
本期專欄童偉格將深度剖析杜斯妥也夫斯基《罪與罰》第一部,林運鴻解讀張大春〈四喜憂國〉只能以政治語言訴說階級困境的底層老兵,胡培菱的黑之華來到當代仍舊非常活躍的黑人小說家童妮.摩里森,徐明瀚描繪顏忠賢的軟性電影,蔡慶樺則從班雅明這位瘋狂的藏書者出發,描述廢書時代裡的無數班雅明。

小說作者與讀者的出現,標誌著人類跨入自由時代。期待《字母LETTER》與字母會出版計畫能使每個翻開書頁的讀者,成為故事的繼承者,成為更自由的人。

《字母LETTER》預告――
第四期封面人物:童偉格


科技 旅社 寶島 專輯 VR 語言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