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麼年紀的人都可以當英雄。
威廉‧坎寬巴住在非洲馬拉威,他住的地區在他十四歲那年,飽受乾旱的肆虐,他的村莊因此走到窮途末路的地步。威廉的夢想是要為村裡帶來電力跟自來水。
威廉向來都對機械裝置很有興趣,為了讀懂科學教科書,他下苦功自學英文,仔細讀完好幾本舊教科書。他下定決心要打造風車。村裡的人都說他是瘋子,但他知道自己勝券在握。他到廢料場裡撿拾破銅爛鐵,漸漸拼湊成可以運轉的風車,雖然進展緩慢,但是按部就班的進行。他不僅成功把電力帶進自己的家,最後也將可以救命的用水引入自己的村莊。
影音連結:
https://www.ted.com/talks/william_kamkwamba_how_i_harnessed_the_wind?language=zh-tw
https://www.ted.com/talks/william_kamkwamba_on_building_a_windmill?language=zh-tw
書以抒情的風格和亮眼的插畫講述威廉的故事,讀者可以看到,不管你年紀多小、不管挑戰有多艱鉅,只要憑著創意、決心跟努力,就可以幫忙拯救你所屬的世界。
認識作者
威廉‧坎寬巴出生於一九八七年,在馬拉威中部的溫貝村附近成長。威廉的爸爸崔威爾是個農人,就跟馬拉威人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很多非洲人一樣。坎寬巴家種植一種叫「maize」的白色甜玉米,他們把這種甜玉米煮成粥,餐餐都吃,這種餐點就叫nsima(唸成「希瑪」)。為了多賺點錢好買衣服、藥品跟其他重要的物資,他們也種菸草,拿到首都里朗威市販售。因為他們唯一的糧食來自土地,只要天氣出了狀況,或是種籽或肥料的價格有了變動,就會導致嚴重的問題。
二○○一年跟二○○二年之間就是發生這種情形。嚴重的乾旱毀掉了馬拉威大部分的玉米田,威廉爸爸的田地也無法倖免。才短短幾個月,整個國家的糧食就已經消耗殆盡,人民開始餓肚子,這種恐怖的事件叫做「飢荒」。威廉、他爸媽跟六個姊妹的體重開始往下掉。有一度,他爸爸還因為飢餓過度而暫時失明。在這場飢荒裡,馬拉威有一萬多個居民都喪生了,其中有不少人就來自溫貝村。
威廉因為付不出學費(馬拉威的中學不像美國是免費的),只好輟學。可是他並沒有只顧著生悶氣,而是開始到美國政府成立的一間圖書館,在那裡發現自己深愛的科學書籍。威廉的英文不大好,書裡的圖片往往讓他看得很著迷。他為了讀懂描述那些圖片的文字,他努力的翻查字典,學習怎麼閱讀英文。其中一張圖是風車。配圖的文字寫說,風車可以用來發電跟汲水。就像馬拉威的大多數人,威廉的爸媽家並沒有電力。如果有水,就可以用來灌溉爸爸的田地,他們就不用再仰賴雨水了。威廉心想,「我要打造一座風車」)
威廉用來建造風車的零件有牽引機的風扇、避震器、缺了一個輪子的破腳踏車骨架。至於葉片的部分,他先用火把塑膠管烘軟,再把管子壓扁,然後用鋸子雕出想要的形狀。至於發電機,他用的是一種瓶子形狀的迷你裝置,可以藉由在線圈之內轉動磁鐵而發出電力,這就叫「電磁」。起風的時候,葉片就會像腳踏板一樣帶動輪子,進而轉動這種發電器裡的線圈,最後產生電流。從這個發電器延伸出來的電線向下通往威廉的房間,啪答點亮了一盞小燈。那時他才十四歲。
最後,威廉藉由他的風車來替車子的電池充電,還提供電力給家中的四枚燈泡。可是他對汲水的夢想一直要到七年以後才實現,這時他建造了「綠色機器」(GreenMachine),可以從他家附近的小井裡抽水出來,澆灌媽媽的菜園,讓媽媽一年到頭都能種蔬菜。二○○七年,有幾位新聞記者發現威廉的事蹟,邀請他到坦尚尼亞的TED大會上演講。在這之前,他從沒搭過飛機,也沒見過網路。他的故事感動了好多人,他們捐款協助他復學,最後還幫忙他裝設了太陽能抽水機,幫忙灌溉他爸爸的田地,讓全家永遠不用再挨餓。威廉目前在美國新罕布夏州漢諾佛市的達特茅斯學院求學5,求學的目標是要成為工程師。他計畫在畢業之後回到馬拉威,從事再生能源的開發,提供電力跟自來水給村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