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銀幕:民初的影戲小說

NT $ 264


「影戲」,是電影傳入中國最早的譯名,而「影戲小說」是民國初年在上海誕生的一種特殊小說文體,由著名的通俗作家周瘦鵑創造,之後在上海通俗文學圈蔚為潮流。
影戲小說的寫作方式很奇特:通俗文人通過觀看西洋電影,將大概的劇情記在腦中,事後轉述改寫成通俗的中文小說。那時對於西方、對於現代視覺藝術充滿好奇心的普通民眾,被高票價與語言障礙攔在電影院門外,而影戲小說的創作極大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本書以影戲小說的文本出發,研究影戲小說的創作者們,其「翻譯改寫」背後的文化差異,並通過影戲小說與原電影的比較,探討道德意識、女性形象等文化要素,展現影戲小說複雜而具有獨特價值的文化意蘊。

封面文案
不斷湧現的影戲園與劇院,是上海通俗文學圈的最佳社交場所。
周瘦鵑,包天笑、陸澹安、陳蝶仙及鄭逸梅等上海作家,
正是在此環境下開創了中國第一次的影戲小說熱潮!

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
第一時間瞭解上海諸種西方文明的最佳途徑。
影戲小說不只是通俗作家對電影文本的再創造,
它更是當時的「改良式道德教科書」、「共和國民行動指南」,
甚至是「城市生活示範」!

本書特色
★研究民初影戲小說與早期電影者不可不看的作品。
★深入研究影戲小說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價值,闡釋其對民初通俗文學的重大影響。


價值 電影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