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之谷:《華爾街日報》記者對矽谷創業生態圈的深入調查報導

NT $ 334


矽谷,一個顛覆全球產業,也顛覆主流文化與社會體制的創新創業之都。
矽谷現在流行什麼?創業家的生活都是怎麼過的?如何在矽谷存活?
跟著《華爾街日報》記者的深入報導,
一窺這個日夜不輟孵化出全球尖端科技的眾神之谷。

一項挑戰傳統的獎學金計畫
PayPal共同創辦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資人彼得.提爾(PeterThiel),在2011年成立了「20Under20」獎學金計畫,提供10萬美元,鼓勵大學生輟學到矽谷創業。

這項獎學金計畫的錄取率比哈佛、耶魯等常春藤名校還低,有些人認為即使沒上哈佛,錄取了也等於超越哈佛。學員們從大學休學、離開原本的生活環境,來到矽谷,夢想成為下一個賈伯斯、祖克柏、馬斯克、比爾.蓋茲。

科技眾神居住的國度
本書作者、《華爾街日報》記者雅麗珊卓.吳爾夫,在提爾的引領下,帶我們見識矽谷的狂熱世界,了解這群年輕創業菁英的成功與失敗,以及矽谷的各種面貌:

◎如何在矽谷立有一席之地?
一反傳統就業軌跡,第一步就從新創公司執行長做起,就算轟轟烈烈地失敗,也是履歷表上可大肆吹噓的重要經歷。

◎什麼樣的風格才受歡迎?
厚眼鏡、牛仔褲、T恤是超級富豪的指標裝扮,女性穿高跟鞋、可愛洋裝會被另眼看待。公司標誌是地位象徵,一般人愛用的名牌標誌則是大忌,穿一件2007年的FacebookT恤,強過開一輛20萬美元的法拉利!此外,有點社交障礙可能會更吃香。

◎創新發生在各種領域
創新的範圍不只在事業,擺脫限制的追求也影響了性觀念和飲食。許多人極注重養生,遵循特定飲食習慣如原始人飲食法,並且規律運動。

◎改變規則,重寫定義
Uber威脅計程車業、Airbnb影響飯店業,各種創新選項不斷出現,顛覆傳統體制的運作。

吳爾夫以敏銳的筆鋒,捕捉什麼都可能發生的矽谷文化。治療老化、開採小行星、改寫貨幣規則……,諸如各種奮鬥故事,這群想要「改變世界」的年輕人成功少、失敗多,但這項獎學金計畫改變了眾人對於大學教育、工作,以及人生路徑選擇的看法。

-------------

關於矽谷的小常識

.為什麼叫矽谷?
1971年,因為許多矽晶片製造商搬來這裡,因此加州創業家拉爾夫.瓦爾斯特(RalphVaerst)替此地取了「矽谷」這個名稱。

.矽谷的範圍有多大?
矽谷指的是一個1萬5千平方英里(約3萬9千平方公里)、沒有明確邊界的地帶,北起舊金山市南方25英里(約40公里)處,沿著半島往南延伸,經過帕羅奧圖(PaloAlto),一路到聖荷西附近的山景市(MountainView)。

.最早在車庫創業成功的是哪家企業?
惠普(HP)是矽谷第一個重要的學生成功故事,也是在車庫創業成功的祖師爺企業;此後,有許多公司經常以半開玩笑的方式從小車庫起家。

.「20Under20」獎學金計畫,只給未滿20歲的學生申請嗎?
這項獎學金計畫成立於2011年,當時申請的年齡上限是20歲,現在申請的年齡上限是23歲。
thielfellowship.org

延伸閱讀:
《創業就是要細分壟斷》
《Uber與Airbnb憑什麼翻轉世界》
《區塊鏈革命》
《膽大無畏》
《鋼鐵人馬斯克》
《第二次機器時代》


哈佛 獎學金 PAYPAL 加州 創業 創業家 成功 計程車 車庫 UBER 之谷 AIRBNB 申請 FACEBOO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