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性別多元的時代到來,
台灣的基督教傳統,該如何面對教會內外的性少眾?
對於同志、婚姻平權,又該具備什麼樣的認識?
近年來,性別、同志與婚姻平權的議題,隨著「台灣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個保障同婚的國家」而在公共領域有越來越高的能見度。但同樣在追求普世價值、公平正義、基本人權的過程中,關乎同志、性教育、性少數、婚姻平權所引發的討論,卻因為與基督教主張的性別、婚姻傳統觀念不同,而引起了教會內的路線之爭,並掀起教會內外反同團體的強烈反對聲浪。
以慈善、扶弱為人所知,並在台灣民主化歷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督教,為什麼此時不和同志站在一起?對於台灣的基督教傳統而言,身為一位基督徒,在遵從聖經教導的同時,該如何思考公共神學的可能性,參與各種公共議題的討論?無論是死刑、修復式正義、殘障、婦女、宗教改革,乃至於婚姻平權的各種議題,台灣當代的基督教,應該如何在現代的、本土的脈絡中,理解並詮釋聖經經典真正的義理內涵,與世界對話,真正落實「愛人如己」的誡命?
本書作者陳文珊長年關心女性主義神學、殘障神學、生命倫理及修復式正義等議題,在機緣之下,走進了一條從婦女神學、性別神學的立場出發,為同志、性少眾發聲的道路。本書試圖在進步與保守、反同與挺同、左右道路之間,尋找不同立場在公共政策制定上的最大公約數,為台灣基督教的性別觀點,建構符合人人平等、人權保障之憲政國家的信仰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