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出版品
[見城書寫]
本著作內容圍繞左營舊城,透過散文體裁,書寫在地風景、訴說市井傳聞,更說明特殊文化與歷史事件,借助作者數十年積累的深厚採寫經驗,透過蘊含感情的筆鋒,時而抒發庶民的情感、時而勾勒受訪耆老的成長記憶,本書既囊括近兩百年來鳳山舊城的前世今生,同時也是世世代代左營人的集體生活風物誌。
除了理性地縱向深入挖掘、橫向廣泛探索的寫作特色,作者陸傳傑更將感性地兼顧宏觀、細微的角度,透過《舊城尋路》一書建立起獨特的鄉土關懷,吸引所有對臺灣這片土地的歷史充滿好奇的各年齡讀者,一同於紙上暢遊這個除了恆春城、全台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池。
橫越古今百餘年,見證不同政權移轉的左營舊城
隨著城牆的修建與殘跡的出土
隱沒在時光中的近代台灣發展歷史也重現世人眼前
左營舊城是台灣史上少數由「官倡民捐」並動用全台募資而築的石城,無論是建造規模或是興築的歷史,在當時皆為非常獨特難得的案例,卻在風光落成的同時,也迎來蕭條沒落的命運。
究竟,什麼原因導致區域發展重心移轉,讓左營新城崛起與舊城沒落?
這座號稱台灣第一石城,承載了多少可歌可泣又可歎的故事?
文史暢銷作者陸傳傑以兼顧宏觀、細微的角度,透過本書建立起獨特的鄉土關懷,吸引所有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歷史充滿好奇的各年齡讀者,一同於紙上暢遊這座全台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池。
★左營舊城的歷史變遷
野望:此地既有山海大潭,左倚龜山右連蛇山,風水地勢俱佳,早在鄭氏時期便築有營寨,登上近代台灣發展歷史的舞台。
土城:清初時受到朱一貴事件等民變影響,縣治地方爭取興建土城以抵禦動亂。
雙城:因林爽文等民變動亂影響,官府與居民皆遷至下埤頭(今鳳山新城)。
石城:官捐民倡建石城,然而因當時居民與經濟重心皆轉移至鳳山新城,因此使舊城沒落。
毀城:日本時代左營成為海軍建設基地,難免破壞石城建築,但建設規劃師似乎有意識地留下部分城牆。而至今西門城牆上仍可見與特攻隊有關的震洋神社遺跡。
隱城:國民政府遷台後,左營仍為海軍重鎮,不但外緣有眷村駐紮,此地也見證了國府遷台後的海戰故事。
見城:歷年修護成果與出土新發現,使我們能夠藉此認識台灣的過去並展望未來
★左營舊城小檔案
▓國家一級古蹟
▓初創建年代:清康熙61年間(1722)
▓堪稱台灣本島第一座中式城池、台灣城池之祖
▓石城周長綿延數餘公里,形勢壯闊
▓目前尚有東、南和北門三座城門與一段城垣可供遊人懷舊遙想昔年風姿。近年出土的西門遺址周邊欲規劃為軍事城址公園,未來展望精彩可期。
▓文化資產價值:
舊城的城壁材料使用硓咕石及三合土,城門洞以來自大陸的花崗石砌半圓拱而成。
北門外牆上有神荼及鬱壘浮塑彩繪像,於1991年全部整修完成,城外有拱辰井及土地公廟,東門外有護城河,建築十分完整,為台灣古城中較為特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