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男老師,民國26年出生在澎湖南方望安島,12歲休學2年當放牛童與捕魚郎,之後探親到高雄後,身受文化刺激一路從空軍報國,旋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工藝科,創業當企業家,做過許多相關設計工作,最後師承臺灣現代陶藝家邱煥堂與林葆家,鍾情陶瓷藝術,自助到日本及歐洲遊歷,最後在59歲英國渥罕頓大學(UniversityofWolverhampton)取得美術碩士學位,擔任藝術家、教授及藝術推手。《WE》是曾明男1996在英國留學書畢業作品,用油彩及釉藥分別在油畫及陶瓷上呈現草書的W(West,西方-學習文化)及E(East,東方-原有文化),完美結合與溶解東西方的傳統藝術,建立的新的東西方共有的世界文化,充分表達他自身對於跨界融合的藝術天分。曾老師一路奮進展開之幸福人生與創意生活,從「剛柔並濟.厚實有力」到「力道.肌理」,做為人生目標、行為理念與思想理路之根據。80歲的曾老師,體現「用盡廢退、能者多勞、勞者多能」健康觀,身體與心靈不可分割,曾老師自身做了最好證明。他獨特「望己成龍、望我成鳳」教養觀,在耳順之年取得英國美術碩士,詮釋了自己的夢想要自己完成,以身作則達成目標,不要讓孩子替自己圓夢。這自然影響兒子曾天漢對藝術產生濃厚興趣,隨後也畢業於渥罕頓大學玻璃系,目前父子共同經營虎山窯工作室,專職創作玻璃結合陶瓷作品。曾老師用盡一生經歷,刻劃出一道道精彩的人生故事,他說「工藝品與藝術品最大的差異,在於工藝品好用,沒有思想只為了使用價值,藝術品則好看,有概念能傳達思想。」思想化為有形美感,吸引別人注意才是有意義與價值。藝術創作在於透過藝術家特有個性、生活環境、文化傳統、時代脈絡及個人的技術學識來表達藝術語言。從材料及內涵呈現,剛柔並濟、厚實有力,實屬是老師一貫的手法。在原本華人與台灣文化基礎上,吸取西方現代觀念,建立特色作品。「力道.肌理」為展出主題,說明政治、宗教與教育等各層面,都需要透過藝術來彰顯其本身的意義與價值,唯有真正生活藝術才能傳達力道、精華與偉大之處。「力道.肌理」以無形的漢字書法藝術詮釋之剛柔與力道,以有形的泥土材料的質感,表現外在美感肌理,貫徹「剛柔並濟.厚實有力」創作理念,透過生活哲學讓台灣走在時代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