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持人序
科學家從事醫學研究,是為了發展疾病預防、診斷與治療之方法,以達到減少人類病痛與死亡、促進人們健康福祉與生活品質。然而從事新藥、新試劑、新治療策略、新醫材研發,最終都必須經過人體臨床試驗,方能證明該醫藥技術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參與臨床試驗之受試者,對於醫藥研發與人類福祉將帶來貢獻,但也可能會承受試驗過程所帶來風險與傷害,因此一定要建立一套對於受試者完善的保護措施,包過透過動物試驗、分三期的人體試驗、副作用與不良反應監測與通報系統、嚴謹的科學與倫理審查、受試者充分的知情同意與自願參與、持續的試驗監督與查核、對受試者個人及其族群的權益保障⋯⋯等步驟,在尊重並保護受試者之自主、隱私與權益的前提之下,去進行醫學研究與臨床試驗,最終能促進醫學進步與人類健康。
過去十年來,我國在臨床試驗領域的技術與水準有大幅的提升,媲美歐美先進國家,對於受試者保護機制的建立與實踐亦不遺餘力,達到國際標準。我國於民國100至106年所執行之「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劃」,乃是凝聚我國生技醫藥界之人才與資源,發展完善的生技醫藥研發環境,藉由橫向分工與垂直整合,來推升我國生技醫藥之研發與產出,總計劃項下之「倫理法律社會影響﹝ELSI﹞組」,在分項主持人蔡甫昌教授與團隊的規劃下,推動「臨床試驗聯合倫理審查機制」,提升我國多中心臨床試驗倫理審查之效率與品質;透過對病友與公民團體之諮詢會議和全國性電訪調查,以了解公眾對人體檢體研究的態度與期望,有許多具體的貢獻,殊為可貴。今日本手冊再版,希望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從科學、倫理、法律、社會、與倫理委員會及試驗參與者之多重面向,來幫助民眾可以瞭解臨床試驗、支持醫學研究,與科學家共同努力來提升全民健康。
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總主持人
台灣大學校長
楊泮池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