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鼓吹詩論壇二十六號:非玩不可──遊戲詩專題

NT $ 186


一、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刊物從2015年6月開始改為季刊,每年3、6、9、12月出刊。

二、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是由一群網路老中青少最有影響力的詩人、詩評家一起組成經營的刊物,每期聚集的來稿都是目前最活耀的詩人,已成為一個競相發表、互相觀摩的最佳網路與紙媒融合平台。

三、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每期詩刊都有一主題,如本期的「非完不可─遊戲詩」為專輯主題,邀集各家詩人分享各自的遊戲詩創作。除了透過詩來書寫自己的童年遊戲經驗,遊戲也成為關心社會療癒災難的主題。本期特別邀請青年詩人書寫電玩詩主題,在遊戲、工作與生活越來越密切連結的後現代新世紀當中,此次主題相信會再次吸引眾多詩壇內外的目光。


卷一「遊戲詩」,康德曾指出詩歌是想像力的自由練習,德國哲學家席勒與英國學者斯賓塞將此論點發展成文學起源遊戲的說法。詩與遊戲都是不具實用目的之想像力自由活動,任心靈徜徉。因此本期企劃「非玩不可—遊戲詩專輯」,讓這對相似又相異的精神孿生兄弟彼此融合更加分不開。遊戲詩部分從大風吹、木頭人、捉迷藏等熟悉的遊戲,到紙娃娃、風箏、陀螺、球池等各式玩具,詩人鋪陳對歲月對兒時的感觸,也不乏悲憫人間的胸懷。

卷二「電玩詩」,電動玩具源自八○年代,在數位科技時代崛起,轉生到手機上更深入了每個人的生活,眼下的寶可夢熱潮就是最好的例子。對許多青壯詩人來說,電玩詩述說著再也回不去,那舊日美好時光的鄉愁。2013年五月林群盛與喵球曾經在紀州庵舉辦電玩詩座談,本輯特別邀請兩位詩人提供電玩詩作品。此外還有許多詩人分別寫下對世紀帝國Ⅱ、英雄聯盟、黑暗靈魂、三國志、仙劍奇俠傳、超級馬利、開心農場、俄羅斯方塊、憤怒鳥等遊戲的告白,這些曾經叫人著迷過的遊戲,玩家怎可不看。

卷三「遊戲詩論」,邀請林群盛漫談自己參與詩壇以及玩遊戲的歷程,多少詩人的青春歲月是否都在詩與遊戲之間擺盪過?李翠瑛則是展現詩人學者的能耐,追詩之本,溯遊戲之源,直指遊戲與詩的本來面目。廖啓余討論遊戲詩大家唐捐,以戲耍筆墨回應詩人灑脫詩篇,詩論互文增添更多趣味。

卷四為「詩家詩作」,收集諸家名家詩作,詩質優異,內容及技巧多元,呈現台灣現代詩重要的創作風貌。方明、汪啟疆、向明、尹玲、渡也、靈歌、嚴忠政、林婉瑜、蔡振念、紀小樣、林廣、方群、蕓朵等名家詩作齊聚一堂,愛詩人不可錯過。

卷五則為「詩評論」──洪淑苓,終於暫時放下學者身分,再次以詩人之姿交出溫婉的詩集《尋覓,在世界的裂縫》,距離上一本詩集已經有十五年之久,來聽聽蕭蕭如何評論這本久違的詩集。創世紀女詩人姚時晴的新詩集《我們》,特別注重聲音、韻律與詞的關聯性,向陽以語言的歡愉來詮釋姚時晴的概念,值得我們仔細聆聽。

卷六為「吹鼓吹論壇精選」,吹鼓吹論壇精選由版主精選在論壇上發表的精采詩作,篇篇都有版主的精闢點評,雖然篇幅有限,不能刊錄論壇上每首精彩詩作的細心點評。但由小見大,此處可見吹鼓吹詩論壇版主們如何用心閱讀對待每一首發表詩作,想要切磋詩藝、結識詩友的愛詩人,怎能放過如此優質的網路詩園地呢!?

卷七為「詩傳媒」,紀錄本社精彩的詩活動。吹鼓吹詩雅集邀請眾多詩人名家,以匿名審查評論方式,彼此切磋詩藝。既然匿名便無長幼親疏倫理可言,現場雖難免埋怨火氣,更多是立志精進詩藝的詩人們彼此交鋒的火花。親臨現場的葉莎為無緣到來的大家做一次見證。端午節別稱詩人節,由台中市文化局與台灣詩學季刊與吹鼓吹詩論壇合辦的詩人節活動「讀畫詩——詩與畫的交響曲」在2016年6月11日假台中文學館盛大登場,這次出現的作品不全是畫作,也有雕塑、攝影等其他藝術表現,並請到陳克華、蘇紹連、林煥彰、王羅蜜多、岩上、李長青、紀小樣等詩人現場獻聲展畫。青年詩人林烱勛為大家做了完整的紀錄,帶領觀眾一同夢遊詩境,共度有聲有色的午後。


英雄聯盟 遊戲 電玩 網路 論壇 端午節 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