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絕症,明日的醫學,
醫學,如何讓疾病終成歷史?本書特色
一、重量級學者+醫生+WHO專家幫你上醫學人文史第一課
二、橫跨中西和歐洲上古、中古和現代重要大事,一書掌握史實和議題
三、隨書附醫學史大事紀,編年史大事一目瞭然
|書中收錄「醫學史大事紀」編年表!|
結合東西方的醫學發展和社會變遷史,
從醫療觀念與專科技術、公眾互動出發,
重新閱讀三千年醫學史。
|醫學如何在人類病史中尋找生機
‧身在西元前,希波克拉底為什麼認為生病不是魔法造成的?
‧傳染病、麻風病和死亡環繞中世紀,眼見醫院和隔離所紛紛成立,宛如死神的瘟疫醫生是否會消失?
‧連文藝復興的達文西也解剖屍體!?手術劇場是讓醫生得以窺看人體的內在靈魂,還是病徵的意義?
‧當社會視動手術為歧途時,催生出第一批外科醫師的,竟然是「理髮師公會」?
‧瘧疾、霍亂、天花、俄羅斯流感……如何催生疫苗接種和現代細菌實驗室?
‧為何女助產士、女醫生曾被排除在醫界之外,女醫師的時代在哪裡?若女性得性病、未婚懷孕或者生產,她要找男醫生還是走向密醫?
‧戰亂頻仍,如何透過戰地麻醉手術、整形重建外科和身心症治療,讓一批批傷兵離開醫院,努力在戰後活下去……
|『醫生,我這裡痛那裡痛......』、『我剩幾天好活?』
當病患走進診間、坐在醫生面前時,他脫口而出的苦痛、症狀和憂愁,跟千年前的神農氏、希波克拉底和蓋倫聽聞的何其相似......歷史上的醫生怎麼看病?又從何處習得從醫的技術與道德規範?
曾是英國醫生、後來投身醫療史研究,甚至接任世衛健康與文化專家小組主席,實踐醫生公共參與精神的馬克.傑克森揭開了歷史的舊頁。
在古老文獻、城市史、文藝復興、科學革命、細菌實驗室和戰地醫院裡,思索醫學的制度和物質、文化發展的方向。他以編年史爬梳觀念的變遷,發現醫生的職責跟著社會對醫病關係的期待而變動,而醫院從一開始的救貧慈善,轉而和社會健保制度整合,看病這件事,不再是個人、家庭死生之大事,而是國家的事......
|當一個醫生願以自身判斷力所及,依希波克拉底誓言行醫時--他看見的不只是病患,還有社會。
整部醫學史,不只關於病與痛,還反映人們對醫病關係和死亡的焦慮。
當今社會所關注的醫學問題,社會如何參與?跟著這位醫學史家的探索之路,或許能從本書得到進一步的啟發。
疫苗
WHO
傳染病
醫療
戰地
現代
探索
夢想
心靈
營養師
閱讀
飲食
天下
純素
現代
堅果
素食
林美秀
整合
阿瑪
心理學
探索
政策
思覺失調症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