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虔的生命,在於為這個世代多走好幾哩路,
甚至是在荒蕪之地辛勞耕種,
直到隱藏的種子,發芽成長,開花結果。
民以食為天,從學齡前的幼兒到老邁的長輩,我們天天都要受惠於食物。近年來,媒體的分析報導、街坊提及的食安危機與教育,使得人們的飲食訴求從以往的「吃得多、吃得好」,轉為講究「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更多人也期盼政府與專業機構相互監督,驅策食品業界實踐良心為民的本分。
如今廣受注目的食品安全領域,主要發展源自於一百多年前的美國。當時小至鄰里雜貨店,大至國際性公司都不透明公開食品產地、加工流程和製作手法,又缺乏以專業學術奠定的法案予以監督。這導致業者與政客勾結,犧牲百姓健康累積財富,百姓也無從分辨某些食物為何導致身體損害。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講師史華璐,卻以專精的分析技術揭露食品的摻雜,進而掀開食品安全改革的序幕。當時的政府向利益靠攏,她與團隊提出的食品安全管制法案,受到種種刁難與攻擊。然而,儘管領會人心的貪婪與黑暗,成為管家照管神國度的心志,卻使她堅定捍衛百姓的福祉,直到這場漫長的戰役最終得勝。
如今,我們上班喝的現磨咖啡、聚餐吃的大鍋米飯、學校的營養午餐、住院病患的食譜、餐廳內部的烹煮流程等,都有史華璐耕耘的痕跡。她的貢獻除了捍衛食品安全,也擴及至生活、家庭與社會的落實教育。這位扎根於神國的美好典範,是每位委身專業事奉者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