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張藥方,按時服用,日久可得自由,你願意一試嗎?
城市病了,氣血不通,諸脈堵塞,浮城心煩意亂,前路一片迷茫。
人病醫病,城市有病,要說望聞問切,從何入手?人心又如何能得到自由?
面對城市崩壞的無力感,朱順慈寫下了《自由之方》,她在自序中寫道:
「念念不忘的,終究是自身的處境。香港病了,病在哪?如何醫?」
《自由之方》是一則城市病變的寓言,以一起失踪事件作序幕。原本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流動中醫徐啟寧,一夜之間,遇上連串奇人奇事,還因此多了一個醫術比他高明、功力莫測高深的助手小張。兩個中醫,一個有牌,一個無牌,同被捲入李家三女子的病史。失踪事件讓徐啟寧化身醫療偵探,由外在環境的線索,走進病人的生活,追查病源,由身體的病追踪至心的病,醫人也醫治了自己。
各有各的病,醫人的就醫的,無一倖免,越深入病源,不禁自問:人生而為人,怎樣才能得到自由?
徐啟寧是自由身的流動中醫,他的朋友對他說:
「挺羨慕你的工作,很自由。不像我,朝九晚六,營營役役的,每天瞎忙,然後一年一年過去。」然後又說道:「像你這樣來來去去,表面很自在,骨子裡不都跟我們一樣,手停口停。我一直想起你,想到有點擔心,你這日子真過得下去嗎?」
作者自言很少看西醫,對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十分著迷,小說把養生常識結合在角色的塑造和情節的佈局中:
給一位心有千千結的病者的處方──
這是都市人常見的氣機病,你要注意養肝,肝很重要,我們靠肝來藏血,但同時要留意適時疏洩,處理好肝,其他都是小問題。想生氣時,不要鬱
在心裡。
給一位失眠多時的患者的處方──
神歸心,魂歸肝,魄歸肺,意歸脾,志藏腎,恕我直言,你是心肝脾肺腎都亂作一團,神魂魄意志都要調理,弄好了,自然睡得香甜。
到最後失踪事件留下的線索,也跟中醫藥材有關,開給大家的一道謎題──
君無遠志
未竟黃蓮
待汝首烏
朝夕當歸
由《現在未來式》的城市未來寓言,到《自由之方》的當下人心病變,朱順慈念念不忘她土生土長的城市,字裡行間充滿集體的感情回憶──地方街道的變遷,食物味覺的懷念,經典流行曲的洗禮。讀《自由之方》,我們隨著流動中醫二人組到不同地區出診,與他們一起重遊城市,以至城市記憶的某個角落,感情是內歛而不喧嘩的,因為感嘆是來自每天的生活,磨人也是細水長流的。
在《自由之方》裡,有這樣的一段對話──
「你知道星巴克咖啡賣到幾錢一杯?租一個小房間要多少錢?我交完租就開不了飯,難道這又算正常?香港本來就不正常。」
「有道理。」她幽幽嘆一口氣。「整個城市都病入膏盲。」
愛之深,關之切。朱順慈看著城市崩壞,覺得一切無可挽回的無力,以兩個流動中醫寄託感情,給自己打氣。這只是故事的開端,兩位流動中醫將繼續在城市出診,追本逐源,治病,也治心,在流動中尋索安穩,在風雨中抱緊自由。
推薦人語:
「《自由之方》正是朱順慈為社會把把脈,來一點清熱排毒,加一劑保胃健脾的「廿四味」。
我鼓勵對前途迷茫的年輕人看這書,推薦對香港失望的成年人看這書,也介紹對今天社會問題磨拳擦掌的有心人看這書。讓大家一起來替我們獅子山下的母親治治病罷。
——沈祖堯香港中文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