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於語言無力抵達之地,
以餘生,以記憶,重返與償還。
郝譽翔、童偉格、言叔夏
五、六、七年級代表作家
推薦撰文
獲文化部一○五年藝術新秀
莒哈絲曾說:「一部配了音的電影,剪輯不良,詮釋不佳,校準不好,終究是個錯誤。」作者林妏霜即是「配音員」,以文字為載具,為書裡種種斷線人生、孤獨及碎裂之人,尋找安身之處,詮釋他們的生命與存在,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獲林榮三文學獎的〈配音〉,幼時受虐的女子,投身於配音工作之中,渴望能重新以另一個身分生活,而夢中總有無數隻蒙面的眼睛,流著眼淚看著她。〈轉告〉以通訊軟體為媒介,掩飾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祕密,在傳送與接收中,真實心情與現實的空隙,似遠似近。〈偷〉從被偷竊的空間中,想起父親房裡總飄著酸腐的臭,兩個遭竊的房間,失而不可得的究竟是什麼?〈挪〉、〈無效之人〉親人的自死事件,被安靜放置於生活之外,似與現實無關。〈愛徒〉老師與學生三人之間模糊而圍困的感情關係,卻築起了對家的渴望。「微信」系列,受傷的女子以「她」代「我」,寫作自己,展現其生命被刨抓之痕,與情感牽絆。
這些被命運寫明的人物,在獨行時光裡,不斷與「離棄」「失去」交互糾纏,他們的「倖存」無處安放,只能在記憶中不斷迴返,受困意念其中。全書緊扣「記憶」、「家族」、「言說」,處理情感裂解、命運交錯、一廂情願的種種時刻,巨大的悲傷,是沒說出口的話語,這些沉默,即是最寂靜的喧囂。
本書特色:
★本書為文化部「藝術新秀」作品。
★節奏悠緩,文字流動感極具個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