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已經成為教養的重要概念,但是面對好動又常出狀況的幼齡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讓他們「聽話」,而恐怕是讓自己有更好的心理調適!
*父母都會避免在公眾場合吼小孩,因為有其他「觀眾」會看到,但是最重要的觀眾其實正是在我們自己的家裡――我們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rolemodel),因此父母如果想要養成一個懂得控制憤怒、情緒管理的孩子,父母先要做給孩子看!
*520天的成功經驗:怎麼可能,不吼不叫,也能帶好小屁孩?TheOrangeRhinoChallenge的創造人麥奎思(SheilaMcCraith)原是品牌行銷,婚後成為4個好動小男孩的全職媽媽,每天都被4個小男孩的互動搞得精疲力盡,大吼大叫是常態!然而,2012年1月,她被水管工撞見大聲吼小孩的醜態,當下發誓自己要實驗一年365天不能罵兒子們,只要失敗就要從頭開始。她決定利用部落格記錄她的365天經驗,沒想到大受歡迎,來自全球數萬的家長、老師、幼教者們到她的部落格上互動。她重複挑戰,共失敗了8次――然而,她還是成功地做到了,而且還延續了整整520天。本書取材自她極受歡迎的育兒部落格,整理了她寶貴的經驗與給父母的完全建議。
*一天5分鐘:一天一個章節,本書提供了30天計畫,以和原書相同的排版方式,全彩的設計,讓家長能夠更輕鬆有效的閱讀,一天4―5頁的篇幅,方便家長每天一早匆忙中只要花5分鐘,就能快速地讀完本日課程!每一天的章節後都附上實用的小訣竅、行動指南,能夠再次看到重點,並寫下自己的心得和省思。任何時候如果你不幸破戒吼叫了,只要重新回到第一天即可。
*成為橘犀牛:「犀牛(Rhino)是一種平常很平和的動物,但是被激怒的時候一定會向前衝去攻擊。而橘色犀牛(OrangeRhino)就是一個溫暖、有毅力的家長,不會因為生氣、失去耐心或者心情不好而利用言語去攻擊他人。」作者以此為象徵圖騰,隨處置放橘色物品,穿橘色衣物,來提醒自己。因此本書也隨書附贈橘犀牛的圖卡、貼紙,當你忍不住大吼的時候,就讓橘色卡牌來隨時提醒自己吧!
•本書是一本實用的幼教指南書!作者提供了詳盡的行動計劃,簡單地規劃出每一天可以嘗試的小運動,即使並不挑戰,而只是閱讀,也能開啟自己在教養上的理解之門,讓自己自然成為更有同理心、更有自覺的家長,也就是,成為一個橘犀牛。歡迎你,一起來嘗試這個比「一日雙塔」更極限的挑戰吧!
*美國Amazon80餘位讀者熱情書評,平均4.7顆星好評!
讀者書評:
Yellless,fightless,blameless...lovemore!Loveit!
很棒的書!
很有趣,我會想像我從來不曾對小孩吼叫,但我必須承認當我發現此書的時候,我正處於因為我四歲孩子態度太差而沮喪的狀況中。好吧,小孩的行為來自於許多的誘發點,但是我必須承認有些行為是出於我自己的壞誘導。我們經常在角力,比如說今天早晨,我有點驚訝,是的,每一天我的學齡前小孩都需要比我能夠給予的更多的時間和支援來準備好。所以,每一天我都很沮喪,生氣,並且某種程度上會說(不明確但暗示性的)這都是她的錯,讓我們遲到了。
真的嗎?ㄜ,我正是那個大人啊。我很不好意思自己花了那麼多的時間才弄清楚這一點。YellLess,LoveMore這本書是一個非常棒的啟發與非常棒的書。橘色犀牛,就像她在部落格中說的一樣,她分享的第一手故事和教訓,都幫助我們成為了更好的父母。是的,這些功課就是我要我的小孩去學(深呼吸,設身處地想想其他人的處境,不要誤解,在危機中保持平靜,等等。)其實就是我需要聽到的。太棒了!
-bymv_sharkonNovember6,2014
5.0outof5starsAnInspiringandRealisticProgramfortheBusyParentWhoWantsto“YellLess,LoveMore”
AnInspiringandRealisticProgramfortheBusyParentWhoWantsto“YellLess,LoveMore”
ByAnonymousonNovember12,2014
作為四個小男孩的母親,SheilaMcCraith發現她自己變成了她絕對不想成為的那一種:每天都在和她自己的小孩爭吵的母親。在她被另一個成人發現自己在罵小孩的羞辱性的經驗後,McCraith開始了她要成為橘色犀牛的旅程,開啟了自己365天的挑戰,來停止對小孩的吼叫。一路上,她記錄了自己的經驗,個人的反思,和一些小技巧,在她的部落格上,她寫著「橘犀牛挑戰,我的365天挑戰吼叫少一點,關愛多一點」McCraith發展出了橘犀牛作為一種她自己的象徵;她解釋,犀牛是一種平和的動物,但一旦被激怒的時候,就會呈現出侵略性的行為。而橘色,象徵溫暖與關愛的能量。在她的部落格和書中,McCraith提出了許多例子,說明她如何運用橘色作為一種視覺的提醒,來平和她的吼叫,並作為一種適應的策略。這個部落格引起了無數家長的共鳴,他們都發現自己也掙扎在處理吼叫這個議題中。這引導了McCraith寫下這本書的動機,讓掙扎中的家長,也能進行一個30十天的課程,並提供實際的策略,可以處理親職中的憤怒與緊張。
McCraith的書《不吼小孩的30天成長課》不是一本厚重的,讓父母在找出一種方法之前必須花上許多小時沉浸在其中的書;而是要達到不吼小孩和建立更好、更有愛、更正面的關係的目標。這本大約200頁厚的書,設計了容易閱讀的版型,讓每章能夠每日課題式地展開,並且不冗長,每天大約四頁,讓父母每天只要花5到10分鐘閱讀,非常完美。……
和McCraith艱難的365天挑戰相比,本書只提供了30天的挑戰計劃父母指南。這個計畫是彈性的,父母可以選擇要以他們想要的方式進行,如果可以隨時重新開始,回到Day0,就可以再次挑戰。同時,她沒有嚴格艱難的30天課程,家長可以只是讀完這本書而不挑戰,也可以選擇按每日的進度依序讀完整本書,如果他們想要進行這個挑戰。
我從另一個家長的自助部落格中發現McCarth的部落格,作為一名掙扎在每天的吼叫之中的家長,當我閱讀了她的個人經驗和她讓自己不吼叫的策略,我立刻受到啟發。
在閱讀她的個人經驗和吼小孩的痛苦的感受的時候,我也像是讀到了我自己。書中她提供的行動都是常識的觀察,我深有共鳴,特別是她提到父母會避免在公眾場合吼小孩,因為有其他人會看到,但是最重要的觀眾其實正是在我們自己的家裡:我們的孩子,他們才是我們最愛的那一位。我們是孩子的模範,而我們需要展現給孩子,恰當的行為,就如我們要他們那樣照做。我相信許多家長都會發現這是一本容易實行又可以和我們的經驗相連結的一本書,常識性的策略和竅門也相當能幫助家長們「少吼叫,多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