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只把《西遊記》當成神魔小說,
卻不知其中隱含深意。
當代國學大師馬叔禮精闢點出
字裡行間的宇宙觀、歷史觀與人生觀。
五百年前,吳承恩撰寫《西遊記》,述說唐三藏與孫悟空等弟子前往西方取經的故事;
五百年後,當代國學大師馬叔禮透過小說,來提點世人:人生該往哪裡走,
以孫悟空取經途中所受的考驗,對比人生旅途的困境,提出解困之道。
現今社會人心敗落,唐僧罕見、孫悟空少、豬八戒多,
此書為當代國學大師馬叔禮給立大志者之指引,並警醒世人,回歸天道。
●為什麼要立一個「壽與天齊」的大志?
《西遊記》的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出身寫得非常有趣,牠從石頭裡蹦出來,長大後成為猴王,但漸漸對生命感到不滿足,所以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對生命感到不滿足,有很多種層次。
就如雲門舞集的創辦人林懷民,二十三歲到美國念書後才開始學現代舞,在美國三年的時間,有機會成為職業舞者,但他選擇另一條路,回到七○年代的臺灣,引進現代舞的觀念,要跳一些屬於中國的舞蹈,並立志創立一個中國人的現代舞團。最後,他做到了,也就是後來的雲門舞集,即使曾經遭遇經費短缺、暫停、祝融之災這些磨難,雲門舞集以精采的舞作留下永恆,培養出許多跳舞的人、看舞的人,改寫了臺灣舞蹈界的歷史。
●人創造的永恆,天收不回:天創造有形的生命,人創作永恆的作品,流傳千古。
追求永恆和理想的人,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都需要有本領和工具,就像孫悟空有「如意金箍棒」與「七十二變」一樣。天創造有形的生命,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你、我也可以創造,但是我們的創造,是用文字寫出文學,用音符譜出音樂,用顏料揮灑出畫作。音樂、文學和藝術,是可以超越肉體和現實的另一種生命,這些作品的生命都不是天給的,而是人賦予的,是人創造出來的永恆,而天收不回去的東西。例如李白的詩。
●叛逆與柔情、劫難與成全都是一體的:中國的宇宙觀沒絕對的善惡,是非同源、善惡一體。
孫悟空大鬧天宮,是《西遊記》中極為精采趣味的情節,也是日後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前奏,顯現了中國圓融的宇宙觀。翻天覆地的人是孫悟空,去取經的人也是孫悟空,當他發現天宮搖撼不動,只好乖乖去取經。這表示在中國的哲學裡,「叛逆」和「柔順」可以合一,反是道的開始,逆和順是一體的。
●人生的緊箍咒:專心、定性,才能達到理想目標,追求生命境界。
一個人要追求生命最高境界,追求理想,得要專心一致朝日標前進,如果像心性不定、活潑好動的猴子,一會兒爬樹、一會兒玩耍、一會兒反悔,那取經之路就遙遙無止境,還會迷了路,失去方向。這時候就需要緊箍咒來約束。
好比大提琴家馬友友小時候,他父親知道小孩心性難定,所以每天要他集中精神、全心全意,練琴十五分鐘就好。一直到今日,他還是認為,只有在練習者有意願要練,而且全神貫注練的時候,才可能有好成績。他拴住心練琴,這就是緊箍咒。什麼時候才會解脫呢?等取到經,成為一流音樂家的時候,就沒有約束了,可以感到完全自由。
●不完美,才是完美:即使天道也有殘缺,正因不完美,才使大自然得以歷劫後重生,生生不息。
《西遊記》故事的最後,唐三藏師徒三人雖取得經書,卻無意間撕破了一角。唐三藏很氣惱沒有看顧好經書,但孫悟空反而笑著說:「天地原本就是不全的,這經原來是完整的,如今沾破了,是一種不完美的完美啊!這不是人的意志能控制的!」
即使在沒有人類的洪荒遠古時代,也有死亡腐敗、也有強風巨颱、也有病毒和傳染病。這些看來不完美的現象,讓大自然得以經歷破壞而後新生,生生不息。
【好評推薦】
統一集團前總裁 林蒼生
「馬老師犀利地點出《西遊記》一書背後的宇宙觀、歷史觀和人生觀,以取經做為主軸貫穿,談裡面的人物角色、象徵、情節隱喻。原來《西遊記》不只是趣味,不只是文學,還有一個很大的志氣貫穿其中,有儒、釋、道的哲學做為背後的支撐。」──統一集團前總裁 林蒼生
★古今對比,旁徵博引,詳析書中劫難的意境,並挑出其中幾處有意思的象徵,和讀者分享其中的隱喻規律。
★以《西遊記》為膚,儒、釋、道的哲學為體,埋藏宇宙觀、歷史觀與人生觀於其中,讓小說不只是小說,更是引導有志者的「大說」。
★見微知著,由小見大,字裡行間可見大唐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