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東西集

NT $ 264


趣而不媚俗、雅而不乏味;融東西飲食文化,喚醒「喫東西」靈魂

◆東西飲食文化的趣味
李白說:「天上地下,牡蠣獨尊」,但路易十八被叫做路易十蠔,又是什麼意思?
大家熟悉的羅宋湯,主材料甜菜還有什麼吃法?為何被法國人討厭?
各國菜餚在外交史上有超乎你想像的重要地位?
指稱為「野蠻人」的韃靼牛肉為何成為法國名菜?
德國豬腳常搭配的酸菜,其實是亞洲傳去的?

◆對「東西」的飲食哲思
欣賞葡萄酒一連串選酒、醒酒、搭配、品嘗、分享、詮釋種種儀式,不只為了矯揉造作,而是把這樣東西視為有靈魂的存在。「萬物皆有靈」(Toutcequiexisterecèleuneâme.),是喫東西重要的認知。

「華人社群,基本上仍停留在一個以物質為中心的文化環境裡,不但對於物品抱持著消費主義的態度,甚至還有將人當成物看待的『物化』傾向。因為物是物、人也是物,既然都是具體可見的『物』,因此毋須溝通,遑論發掘……只要使用、消費與剝削、宰制即可。雖然從我們日常生活中依然可以發覺許多關於愛、利他以及深刻的心靈與行為,但誠實公允地說,周遭的基礎社會文化並不真正鼓勵將物、將葡萄酒放在與人平等地位來對待的態度與哲學。」

楊子葆對法國飲食文化的認識,起於念書時的「教父」。因為學業跟不上,學校斷定他不理解法國人的想法,因而派了一名將軍當他的教父。每週,楊子葆都要去將軍家吃飯,從如何用餐具、如何品酒,慢慢地,他才深刻體驗法國飲食文化的厚度。從一個略「仇富」、搞不懂為何吃飯要如此大費周章的花蓮小孩,到深深同理這個「將飲食放的比人還高」的文化的美食愛好者,東西潮流匯集在這一人。

在臺灣(東方)長大、法國(西方)啟蒙、深信多元文化可以共同繁榮的他,到底會如何開拓飲食書寫新局?他說:「也許東拼西湊,也許東成西就,但『文明饗宴』與『東西靈魂對話』的美夢,始終是縈繞在這本書寫作過程中隱而不顯的低吟歌聲。」你,聽見了嗎?


吃飯 教父 飲食 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