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跟上「旅者」的腳步,然後…遇見「藝術」。
他自紐約的GalleryHopping啟程,曾在東京駐村;
在瀨戶內海遇見第十七世千利休,在水都威尼斯連夜參加藝術家派對;
他在瑞士巴塞爾的高端收藏家中,領悟到代代傳承的、不隨機的收藏品味,
他的藝術行旅走到了比利時的根特市,又繼續再往下一站柏林,
然後,我們回到這個跟著光生活作息的人的家,啜飲一口『只需感知,別判斷』的美酒,
接著再一起上路,聽他一路上細細訴說當代藝術的世界,那裡的人、那裡的趣聞、那裡的創作,像一個好讀的學生。
我們從此愛上「藝術」與「旅行」。
「藝術是什麼?」流連在美術館、博物館、畫廊或是佇足於大大小小展覽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嗎?
答案是,不確定的。
「為什麼現在的當代藝術,總是讓人看不懂?」其實,好的當代藝術家,可以看到未來的藝術形式,同時提前反應出來。如果回到梵谷的年代,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那個時候的人們,不也難以體會他的創作,但是現在,大家都知道他的創作根源。
因此,當代藝術代表的是…未來。
「因為當代藝術,而豐富了我的生命──曾文泉」談到收藏,中國藏家喬治兵說過「收藏收藏,要能收但也要藏的住」。我常常想到當佐佐木次郎與宮本武藏要做世紀之決鬥時,要到山上練劍,女人抱著他的大腿、苦求讓她上山照顧他,他一腳踢開,說著「練劍的道路,是狹窄的,容不下兩個人通過」。不知道為什麼常常想到這個畫面,收藏的道路,要堅決的走下去,需要許多條件,我慶幸自己還繼續朝著自己的目標往前走。
我的藝術行旅,除了參訪美術館與藝術中心等硬體建築物外,也同時會遇見藝術家,策展人,館長,藝評家,藏家,或者說「藝術先鋒(ArtPatron)」,這些人透過有形與無形的影響力,牽動整個藝術生態,同時在該城市淺移默化的影響著當代藝術環境,我試著紀錄與他們的邂逅,交往,一些記憶中有趣,值得書寫的故事。
在本書中,我也以日本,美國,以及歐洲專業當代藝術中心美術館為對象,整理出每個城市裡,重要的藝術展覽機構,有些號稱美術館者,有豐富的館藏,藝術中心類別,則可稱為該城市重要的當代藝術展覽空間,一般藝術家被邀請能進入展覽項目者,都是優良,能見度高,在學術上得到認同的藝術家。
「因為當代藝術,而豐富了我的生命」,我每天閱讀,書寫,旅行,充實地圍繞在當代藝術的國度裡──我在藝術範疇裡面,尋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藝術
遇見
藝術家
展覽
旅行
美術館
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