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接受一個遺留系統被賦予新增功能的任務時,首先,你會去看看原始碼,糟糕,原始碼一團亂,怎麼辦呢?是重構後加入新功能,還是另外寫新功能不要去碰觸舊有的程式碼呢?面對運行了許久的大型遺留系統,工程師常常糾結在「改」還是「不改」的抉擇中?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台灣的工程師總是決定對於遺留系統採取容忍的態度,一忍再忍,再忍,忍,還要忍……終於累積到了某一天,實在是忍無可忍時,拍案而起,不能再忍了,終於喊出「我要重構!!!」事情就這樣發生了。然而,此時你會突然發現,重構的工作千頭萬緒,不知從何開始。
還是回頭拿起書架裡的重構教科書來看看吧,就是那本由兩位大師MartinFowler,KentBeck和其他三人合寫的《Refactoring:ImprovingtheDesignofExistingCode》,想要在其中找找看怎樣來重構比較妥當。這本重構經典書告訴你,要重構就不能把原有功能給破壞了,所以在開始重構之前,首先應建立起「自動化測試」。好的,那我們就去打開測試程式吧!什麼,遺留系統沒有測試程式,那該怎麼辦呢?遺留系統不是用TDD開發的,那…那,我們要怎樣重構才能保證原有功能不會出錯呢?慘了,在第一關就卡住了。硬著頭皮幹吧,反正就是另外再寫新功能,不要去動到舊有的程式碼就對了。是的,這就是現實中大多數台灣工程師的作法。可是這樣做,程式碼的品質就越來越差了,不論是自己後面要再加新功能或者是丟給別人來接手,無疑都是場災難。
回過頭來說,那本重構經典書不就英雄無用武之地了嗎?嗯,雖然那本書寫得很好,但是不夠本土化。先來看看台灣的環境吧,在台灣開發軟體,起初都是工作室型態的,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人力,開發出滿足客戶需求的軟體,快速上線運行就OK了。什麼程式碼品質,什麼可讀、可維護、易變更,全都不用考慮。別說測試程式碼,就是程式碼可測性都沒有人會去考慮。這樣的方式讓軟體開發公司快速拿到了第一桶金,但為日後的維護與軟體發展帶來了隱憂。而在美國情況完全不是這樣子的,寫程式就是該寫品質好的程式碼,就是該有測試,所以該書假設的前提都是對的,故而如何讓遺留系統建立起「自動化測試」,大師在書中隻字未提。換句話說,重構經典書的前提不適用於台灣。我們需要的是一本真正適用於台灣真實情況的重構書籍,而《大話重構》就是您最佳的選擇。也因此,本書被列為博碩文化《中文原創經典》的第一本書。
本書把常見的,如抽取類別、抽取方法、用多型取代條件等等數十種重構手法全部都放到附錄中(這些手法我們稱之為重構工具箱),因為那些在別本重構書籍裡通通查得到。本書當然也會提到那些工具,但並非本書的重點。本書要講的是重構的觀念(例如何時重構)、如何一步一步地重構,如何面對遺留系統,如何說服老闆來重構,本書所提的是一種系統與設計層級的重構,而非單單只是程式碼層級的重構。
本書會以真實的遺留系統案例,來親自示範如何一步一步地重構,直到這個系統可以輕鬆應付未來的變更。同時,本書也強調許多觀念,例如不要做大佈局,因為『大佈局,你傷不起!』,本書強調只做今天的設計,解決今天的問題,完成今天的重構,讓明天見鬼去吧。因為你不是先知,你無法預測未來,做過多的設計是在浪費時間,要做的是『好的設計』而非『過多的設計』。什麼是『好的設計』,那就是明確地分層解耦,讓你的系統很可很輕鬆地面對將來未知的需求變更。
本書作者的程式與設計功力深厚,但撰寫這本書時,常常能夠站在基層工程師的角度出發,例如,對於大多數老闆而言,重構沒有立即效益,所以要如何說服老闆對遺留系統進行重構給予支持,才是重構得以實行的關鍵。只要你有『一點點』設計模式的底子,相信這本書會協助您解決許多正面臨的困難。
本書既稱之為『大話』重構,自然在文字用語上會有一些特色,以下舉幾個經典例句:
■「小步快跑」
■糟糕設計零容忍!
■小設計可以讓你獲得成功!
■自動化測試——想說愛你不容易
■系統重構最後的一里路——測試的困境。
■活在當下,設計今天的程式,讓明天的變化見鬼去吧!
■測試與重構形成了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奇怪循環。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類別的歸併
■領域才是軟體系統的「心」!
■開發糟糕程式碼是可恥的!
■大佈局你傷不起!
■「兩頂帽子」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重構,實踐經驗分享的書,至於這本書能夠帶給您多少的領悟,還得由您細細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