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分成現場實測與實驗室模擬兩部份進行整體換氣性能研究,現場實際性能檢測主要評估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97年所建立之「整體換氣管理制度草案」之可行性,計畫選定20場次進行第一階段二氧化碳濃度篩選測定,而選定3場次進行第二階段通風換氣率深入評估。
研究發現第一階段二氧化碳濃度篩選測定,會受作業環境障礙物及作業人員位置影響,若靠近作業人員時,濃度會較其他位置點高,但並不會超過平均值太多;而在第二階段通風換氣率深入評估時,測量時需避開上班時間,選擇休息時間或下班時間,避免作業環境內人員之影響,經由現場實際之兩階段測試比較,發現第一階段測試之CO2濃度的高低可適當反應出實際場所的通風換氣率性能,證實「整體換氣管理制度草案」之可行性,也就是可依第一階段篩選測試之CO2濃度是否超過1000ppm,來作為是否需要進行第二階段通風換氣率深入評估之參考,也就是若篩選超過CO2濃度超過1000ppm,則須進一步深入評估整體換氣性能,測定通風換氣率。
而實驗室模擬部份,乃依據「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12條建立實驗模擬系統,實驗結果可知若符合設施規則之通風換氣率要求,無論何種進風及迴風口配置、測點位置、障礙物擺設位置,CO2濃度都低於1000ppm以下。
現場CO2累積與分布除會受障礙物影響外,亦會受進出風口位置及所形成之氣流影響,實測換氣率都隨障礙物增多而降低,也就是障礙物增多而造成CO2累積;進迴風口配置以「側邊進風而下方迴風」通風性能最差,「上方進風而下方迴風」且下方有障礙物與「側邊進風而上迴風」且上方有障礙物阻擋的情形通風性能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