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人口約計49萬多人,占總人口2.14%。
在勞委會近年來推動降災的具體成效上,原住民勞工不論是職災死亡、殘廢及死亡千人率均較全國勞工為高。
93-96年勞保職業災害給付統計發現,原住民職業傷害累積人次數≧15人次以上計有15家職業工會或營造公司,佔所有職業傷害家數的0.7%,但職業傷害累積人次數佔所有職業傷害人次數的10%。
鑑於國內過去對原住民勞工職業傷害原因的探討較少,且多為橫斷性研究,特規劃進行影響國內原住民勞工發生職業災害之危險因子之探討,及針對高職災投保單位建立輔導網絡與宣導模式,提高接受教育訓練的機會,並編撰教材、透過較多原住民聚集活動辦理巡迴宣導活動,及結合報章媒體擴大宣導。
原住民職災危險因子探討為Cohortstudy,主要探討職業傷害的發生與工作狀況間的相關性,及人口學變項、健康狀態及行為對工作狀況與職業傷害相關性的影響。
將本所之原住民職業傷病監視系統與健康資料庫94年原住民勞保身份檔,串連原民會之原住民人力資料庫問卷調查檔,找出有勞保有問卷之原住民勞工,再串連95-97年勞保局職災現金給付檔,將沒有發生職災者為對照組、有發生職災者為個案組。
研究結果發現不良工作狀況是職業傷害重要危險因子,從事水電燃氣業、營造業、製造業、運輸倉儲通信業較公共行政業有較高的職業傷害發生風險;自認暴露高危險性工作如物體倒塌或飛落、夾捲傷、切割擦傷、觸電及燒燙傷有較高職業傷害發生危險性;小企業(員工數小於50人)員工有較高職業傷害發生危險性;需要使用防護具相較不需要使用防護具者有較高職業傷害發生風險。
基本人口學的部份為男性、年長者及教育程度低會增加職業傷害發生的危險性,健康狀態及行為則以吸菸、喝酒、嚼檳榔習慣會增加職業傷害發生的風險。
另外在建立高職災投保單位輔導網絡與宣導模式的部份,輔導11家高職災投保單位(職業工會)完成原住民會員資料建檔,及主動郵寄文宣增進職災預防資訊取得的可近性,並籌組退休及現任勞動檢查員擔任師資,及培訓輔導員協助職業工會進行職災預防宣導工作,完成6場次教育訓練,在政府部門有限人力下,充份結合部會合作及民間組織資源,共同推動職災預防宣導。
鑑於部份職業工會原住民會員數高達五百人或上千人,建議原民會考量將職業工會團體納入社會教育補助要點之補助對象中,補助標準能比照原住民立案社團;原民會培訓專責原住民勞工安衛輔導員及運用現有原民會就業服務員推動宣導工作;勞研所賡續針對原住民會員人數多之職業工會及原住民會員高職災職業工會進行輔導,並建立會員快速聯絡網,利於資訊傳達與聯絡管道,同時考量原住民在地組織的宣導管道擴大宣導;本會檢查處加強工地勞動檢查,並嚴格執行不得攜帶酒精性提神飲料進入工地、進入工地前應檢查”教育訓練證書”及教育訓練證書應有明確有效期限等。
教育訓練 高職 補助 會考 職業傷害 職業工會 勞保 職業災害 職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