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特色
◆歷代臨書的經典法帖―現存王羲之行書中字數最多、最完整的碑帖。
◆帶你走入大唐貞觀之治,玄奘西行佛教東傳不朽之盛事。
◆完整收錄玄奘首譯於世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隨書贈送書法名家侯吉諒老師親題「心無罣礙」資料夾一款。
◆書籍特大尺寸,42*25cm,全書彩色印刷、硬板精裝,字帖皆以原大精印,筆法、墨韻、紙張質地超清晰呈現,冊頁式裱褙設計,展示書法冊頁之精美。字帖內容、原文詳細說明,方便欣賞與學習。
內容說明
〈大唐三藏聖教序〉簡介
書法自古以王羲之為典範,但王羲之的真跡在唐朝就極珍貴,尋常人家也不可能拿到王羲之的隻字片紙,幸好,唐太宗是王羲之的超級大粉絲,不但收集王羲之的真跡甚多,還提供王羲之的字給臣下臨摹。唐太宗一定沒有想到,他對書法的興趣所產生的影響,要遠比他的偉大的「貞觀之治」來得深遠、重大。
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的推廣,最重要的有兩件事,一是命褚遂良、虞世南、馮承素這些書法名家,或臨或摹天下第一的〈蘭亭序〉。其次是命懷仁集王羲之字刻成〈聖教序〉。〈聖教序〉是現存王羲之行書中字數最多、最完整的,是寫書法的人必然要臨摹的經典中的經典。
集刻〈聖教序〉的起因,是貞觀十九年,花了十七年到印度取經的玄奘法師回到長安,唐太宗讓三藏法師在弘福寺翻譯佛教經典,貞觀二十二年,總共完成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親自寫了序文,就叫〈大唐三藏聖教序〉,並出內府珍藏的王羲之真跡,讓懷仁去集字刻碑。在沒有照相、影印技術的年代,懷仁以令人難以想像的專注精神,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才完成被後人譽為「天衣無縫,勝於自運」的〈聖教序〉,碑刻完成的時候,已經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十二月的事了。唐高宗也為〈聖教序〉寫了一篇「記」,附在唐太宗的「序」後面。
〈大唐三藏聖教序〉對後世的深遠影響,不在它刻錄了太宗、高宗兩皇帝的文章,而是因為王羲之的書法,以及在皇帝文章後面完整收錄的玄奘法師譯的〈心經〉全文,可以說是佛法書學兩臻絕妙,光華垂耀千年。
寫書法的人必然要練〈聖教序〉,〈聖教序〉中有〈心經〉,這件事情,使得所有古時候的讀書人,必然對〈心經〉非常熟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幾乎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句子。佛法、書法以這種特殊的方式,深入生活與思想,終而成為文化的基因。
〈聖教序〉內容主要是佛教東傳及玄奘西行事蹟。懷仁從內府所藏王羲之行書遺墨中集字,將太宗序、高宗記以及太宗答、高宗箋答、玄奘所譯心經等五種集為一石,並於西元六七二年(唐高宗咸亨三年)由褚葛神力勒石,朱靜藏鐫刻,將其共刻一石而立。此碑計三十行字,行八十三字至八十八字不等,碑高三米多,寬一點四米多,碑首刻有七佛像,因而此碑又名〈七佛聖教序〉。
〈聖教序〉由於直接從唐代所存王羲之真跡中摹出,相當程度保留了王羲之書法的原貌,因此是歷代臨書的經典。此碑現在保存於西安碑林。
書衣封面文案
《大唐三藏聖教序》是現存王羲之行書中字數最多、最完整的碑帖,是寫書法的人必然要臨摹的經典中的經典。
當代書法名家侯吉諒臨摹《大唐三藏聖教序》,把石刻碑版還原為紙筆書寫,是臨摹最佳範本,也是難得的精品字帖收藏。
書衣封底文案
〈聖教序〉其內容主要記述為佛教東傳及玄奘西行事蹟,對後世影響深遠。不僅收錄了太宗、高宗的文章,並有完整的玄奘法師所譯之〈心經〉全文,可以說是佛法書學兩臻絕妙,光華垂耀千年的一部經典。更由於此品是直接從唐代所存王羲之真跡中摹出,相當程度保留了王羲之書法的原貌,故而成為歷代臨書的經典。作者以「不朽之盛事」「不可一世」之鈐印對玄奘大師作了今語之讚歎。
臨摹書法同時也是一種深度的閱讀,透過臨摹,能了解古人寫字當下的心境,及包含在書寫技術與文字內容之中的文化意涵。平常練字,以接近原作為目標,藉以掌握原作的形神、氣韻,並且要寫到能夠完全記憶為止。但臨摹整件作品時,則以風格統一、氣息流暢更為重要,而這整個過程,即是把經典作品所蘊含的技術與精神,內化為自己書寫功力的重要方法。
從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行一行、一頁一頁,到整件作品,都必須反覆體會,直到寫到「古人上身」的程度,而後才能有點收穫,而後才能深刻體會書法的深度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