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的總方向,在於對本土政治的取態,在雅俗複疊中以小眾自居,又通過日常生活點滴,提煉批判元素,以之與所謂主流、精英的陽春白雪有所抗衡。
在取材和論述角度上,在文本型態的系統與環境的收放之間,本書各篇論文均展現出既嚴謹又精闢的分析和探究。作者們又特別將其研究目標放置於香港文化明確的「當下」時空,冀望替純屬香港的文藝注入能量,使之切入逆境求存的契機。
──王建元,香港樹仁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閱讀本書,我們會更加明白:香港的歷史記憶如果遺落了「師娘南音」、「牛精良」、
「黃飛鴻」,或者「許冠傑」等以粵語為形體的文化符號,就是香港面相的重要缺損。
本書又提醒我們,所謂「本土」政治,離不開語言的營構。香港政治上的內外,又往往延伸自香港的粵語與普通話、英語,以至少數族裔的語言的對衡關係。要深入了解香港的語言環境與社會文化現象的關係,本書應該是最好的導引。
──陳國球,香港教育學院人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