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朝女子吹口哨竟遭殺害,殺人兇手為何無罪開釋?」
改編史上最爭議凶殺案件,冷血審判將無法平息憤怒
「每個人都有生存與愛的權利。沒有人應該為此受到屈辱。」
《梅崗城故事》出版三十年後,《狼哨》的出現更加大膽無畏
面對歷史爭議事件,超越哀傷憐憫,寫出非凡的藝術成就!
路易斯.諾登十五歲的那個夏天,十四歲的黑人男孩,艾米.提爾,在美國密西西比州錢鎮不經意朝一名白人女子吹口哨,結果被當地白人動用私刑打死,且兩名白人獲判無罪,這事就發生在諾登的家鄉附近。那個夏天發生的事,令他終生無法釋懷,最後促成了這部傳世傑作的誕生。
這不只是一個談論黑人少年之死的人權小說,這是個嚴肅的故事,談論死亡、悲傷、心碎,有時詼諧,甚至諷刺,雖是描寫悲劇事件,卻含有極度滑稽的元素,令人聯想到莎士比亞的高級喜劇。
故事的觀點很全面,不只描寫黑人與白人,也描寫活人與死人、主角與配角,甚至還加入了法庭上的鸚鵡、電線桿上的鵟和椽上的鴿子等等,同時描繪自然界的原貌與超自然層面,構成一部富想像力的寓言小說。
書中除了艾米.提爾的角色盡量真實外,其餘內容大量虛構,因為對諾登來說,艾米是穩固的地基,他是現實,是磐石,雖然未曾謀面,卻影響了諾登一生。
如今在流行詞彙中,吹「狼哨」是輕佻非禮的行為,但詞語背後的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幽默可以讓人面對痛苦,但殘酷現實裡,人類往往無法控制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