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骨怪咖小說家──張萬康,繼「台灣文學獎金典獎」百萬長篇小說首獎《道濟群生錄》後,又一戲謔人生動人之作。
作家、編劇袁瓊瓊/專文推薦──「素人是可以亂入的;以亂入為表,內裡其實計算精準。看上去似是嬉笑怒罵,骨子裡卻懷抱巨大悲傷。」
「在我以為,俗民文學本無城鄉之分,至少我看我自己某種程度上就是在做俗民文學,說我的作品俗或不俗似都成立。說我的作品低等、低能、低級,我愈是當作恭維我優雅,我愈是感到我成功了。」──張萬康
一個把「北原山貓」當作偶像的失業又離婚倒楣父親「我」,攜帶不斷以手機與女同學互傳曖昧簡訊的小學早熟兒子,搭乘火車北上,預備到台北一○一「找死」……
「我」的自殺之旅,充滿了隨遇而安的氛圍。「我」一下憂鬱,一下又充滿了詳和之感,偶爾甚至還感覺快樂。這個要去死的人,周身一點死亡氣息也沒有。
台北城裡沸騰的一○一夜店,龍蛇雜處著來自各方的族群;落魄的父親轉而混在其中,他能改變想自殺的命運嗎?最後該死的人又是誰?
小說以父子二人內心獨白的形式作為對話,無厘頭的劇情,呈顯世人們所處的當下,這個本來就攪和不清、混亂失序的世界,也抗議這個失衡的人生。
這樣一本或許應該界定為思考死亡(或思考生命)的書,卻被張萬康寫成了某種嘉年華,那些好鬥,雜交,嗑藥,醉生夢死,完全可以被界定為「社會所不齒」的群類,在張萬康的書寫下活蹦亂跳,生猛激突,似是比所謂的「正常人」,要活得更豐富更有生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