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以再一次地出埃及,
重新活出上帝子民的榮光!
當生命被烙印了不堪的痕跡後,要如何繼續前進呢?對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來說,公元前五百八十六年的被擄,就是這樣的一種烙痕:聖城耶路撒冷被毀,象徵上帝同在的聖殿遭焚燒擄掠,許多百姓與貴族被擄到異鄉巴比倫,淪為異族的臣民。在這種國破家亡的陷落中,生命要如何繼續向前邁進呢?
答案,在於上帝的應許與行動。以斯拉記和哈該書,正是描繪上帝的恩典行動,如何帶領以色列百姓重新歸回耶路撒冷,重新建造聖殿,另闢歷史的新頁。這是創傷之後的醫治,是疏離之後的關係恢復,也是一次和出埃及事件一樣盛大的新出埃及,讓百姓得以脫離被擄的狀態,重新經歷上帝的同在,活出上帝子民的身分。
藉著資深聖經教師費爾的深入闡釋,我們不但得以從「新出埃及」的角度來理解被擄歸回的事件,也看見其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當以斯拉記刻畫出重建聖殿的欣喜之情,反映上帝子民對於上帝同在的渴望時,人們仍舊要面對外在的攻擊和種種內在的衝突。面對上帝同在的應許,人們也可能落入不冷不熱的危機,對此不感興趣,這時,就需要哈該書喚醒人們,發出直接的挑戰,鼓勵他們繼續建造聖殿,因為聖殿乃是上帝同在的可見記號。
生命,的確可以再一次地出埃及,活出上帝子民的榮光;但是我們必須大力地回應上帝恩典的行動,熱切地渴望祂的同在。這是以斯拉記與哈該書所教導我們的功課,也是對於今日的讀者所發出的挑戰。我們準備好了嗎?
***
在同心合意的建造中,
再次經歷上帝豐盛的同在!
「從大局來看,以斯拉記指向聖城,神的子民要居住在其中,神也要永遠與他們同在。這些被擄歸回的餘數,要證明:神在百姓中的工作尚未停止,並且『外邦人就必知道,我是叫以色列成為聖的耶和華』(結三十七28)。它替耶穌基督的顯現打下根基,因此,以斯拉記就如聖經其他許多經卷一樣,尚未完全畫下句點,而神還要繼續成就祂的旨意,直到全然成就的那一日。」──費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