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晚期封建社會嬗變時代的明王朝,仍然有它本身自盛而衰的宿命過程。明朝的滅亡,同樣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漸進的過程。突如其來的內部崩坍和蠻族外力結束了在舊時代的踽踽獨行,一種長期平穩發展的文明,終於淪為充滿暴力與血腥的末世。這個並不十分邪惡的舊時代,被白山黑水之間的屠龍騎士們最終用刀劍刻劃上了句號。當回首當年,綺樓畫閣生光彩。朝彈瑤瑟夜銀箏,歌舞人瀟灑。一自市朝更改,暗銷魂,繁華難再。金釵十二,珠履三千,淒涼千載!這闋《燭影搖紅》麗詞,乃明朝南都陷落之際松江美少年夏完淳的感時傷懷之作。綺樓盛境,帝國繁華,轉瞬間皆成夢憶,不能不讓人扼腕慨歎。大明王朝的赫赫人物,當然不是滾滾歷史車輪中機械僵硬的「零件」,更不是教科書中枯燥呆板的平面人物。拭去民間藝人和戲劇演義的垢膩油彩,揮退塵封久遠的歷史沈積,我們會恍然發現那些已經格式化的並漸漸消隱於歷史隧道中的面孔,卻是那麼新奇和陌生:朱元璋看似暴戾無情的帝王人生,其實他在立國「道德」層面上卻無可指摘,得國最正;朱棣看似治國有道的雄才大略,卻真正種下日後女真崛起於東北的深禍至憂;王振公公看似誤國誤民導致英宗皇帝被俘的「土木之變」,一切的一切竟然是出於鄉儒衣錦還鄉的虛榮心;明武宗看似嬉樂荒唐的不可饒恕的遊戲生涯,其實有過賑災免賦的為善之舉;嚴嵩大學士看似「罪惡滿盈」的一生,其實都是他桑榆之年的失誤,而青年時代的嚴嵩原是一位好學上進的士子;嘉靖年間看似喧擾一時的沿海「倭患」,真正的罪魁禍首竟然是葡萄牙人和中國海盜;明神宗看似貪斂暴虐的統治年代,竟然也有「三大征」的進取(當然還包括由此導致的鉅額開銷);魏忠賢看似隻手遮天的閹人陰險,其實暗中借助了不少本性卑劣的閣臣士大夫之力,黨爭的病態使得士人內訌一發不可收拾;努爾哈赤、皇太極統據中原的「雄才大略」,仔細推究卻發現大都源於投附漢人奴才們的慫恿;李自成、張獻忠看似「進步」的農民「革命」意緒,其實不過是出於下崗驛卒和棄伍士卒的怨毒;吳三桂、李成棟看似皆「衝冠一怒為紅顏」,原來各有各自的難言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