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何寫詩?讀詩何為?如何論詩?是值得從「動機論」探究的問題。剖析個中因緣,就我個人而言,年輕時,接觸詩,除了「強說愁」的心理因素,與「詩是青春文學」的流行說法,不無密合,隨後,彷彿沾染成習,無法甩脫。如是,因寫詩,必然讀詩,及涉獵周邊相關的書刊,進而提出問題意見,串連談詩心得,形成了寫讀論不可分的「三位一體」。每個人的認知或許差異,文學的基本質素應該存有。島嶼台灣不算大也不小,每位寫作者都努力開拓一方領土;從另一角度看,他們也是社會上的平凡人,是常民、庶民,其聲音也許微弱,但持續有力,應該置放天平上,應該被注意。台灣詩壇的寫作者,當然不止本書中的介紹,秉持「在自己的土地上,埋希望的種籽,開鮮豔的花朵」的理念,莫渝願意繼續在台灣詩園文界活動,閱讀他們的作品,感應(她)們的書寫,亮閃(她)們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