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眾多的企業管理者都面臨著相同的一種困惑;為什麼薪水和福利不斷的增長,而員工的熱情反而下降呢?怎樣才能讓員工將自身的潛能發揮出來,並且主動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不計得失地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呢? 心理學認為,激勵是指人的動機系統被激發後,處於一種活躍的狀態,對行為有著強大的驅動力,促使人們向著希望和目標前進。所以說,激勵的核心問題是動機是否被激發。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認為,員工在工作情況中有三種重要的動機和需要;成就需要、權力需要及親和力需要。也就是說如果管理者建立起有效的激勵制度,主動滿足員工內心的深層需要,員工就能夠在工作中產生一種自我達成的強大驅動力,而且能積極主動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但是,很多企業的管理者在潛意識中將員工放在被動的位置上,企圖用一種外在驅動,如強制、督促或者物質獎勵等來挖掘其才智,這樣做顯然是失敗的。Brandeis大學的權威研究結果顯示;獎勵會降低表現的級別。這也是為什麼薪水和福利不斷增長,而員工的熱情反而下降的基本原因。激勵員工、培養員工自驅力,是企業更經濟、更可靠地獲得高素質員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像羚羊不去奔跑,它會被狼和獅子吃掉;狼和獅子不去奔跑,它們會餓死一樣。但是如何激發員工自驅力呢? 作者把那些亂得一團的管理思想梳理得清楚了。書中的獨特之處在於,圍繞著對員工內在需要的理解和掌握,為管理者們提供了由淺到深、由表及?的激勵員工的實用技巧,作者在書中還提供了許多激勵員工管理方面表現出色的公司的實際案例,這些案例生動、實用,與現實對員工的管理工作相吻合,很有說服力和借鑒作用,為激勵員工的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總之,身為管理者,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激勵行為,都應該把焦點放在「讓員工從內心感到激勵」上,幫助員工接受工作責任,以及建立主事者的責任感。這樣即使讓員工獨自一人工作也會鬥志昂揚,激發出用之不竭的工作幹勁。 只有激勵得當,員工才能夠自我驅動。要想產生影響別人的動力,就必須瞭解他們做事的理由、目的和原因。人們在接受任務時的動機是十分複雜的,但只要管理者能找到激勵員工的真正因素,就可以促使員工的動機更加強烈,將潛在、巨大的內在驅動力釋放出來,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本書從激勵的需要和價值切入,緊緊圍繞著管理者對員工內在需要的理解和掌握為現代管理者提供了多種激勵員工的實用技巧,可以說本書的內容為管理者打開了一扇全新的激勵藝術之門。※FDS世界特許經營發展服務組織指定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