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學片論東方道德人文主義之研究

NT $ 211


當代中國著名的哲學史家兼「新儒家」馮友蘭先生說過:歷史有「本來的歷史和寫的歷史」之分。本來的歷史是客觀存在,寫的歷史是主觀的認識,主觀的認識總不能和其所認識的客觀對象完全符合,寫的歷史同本來的歷史也不能完全符合。所以,寫的歷史永遠要重寫,歷史家也永遠有工作可作。筆者自認為是個對哲學和歷史都有興趣愛好的學者學別人創立的哲學,學別人寫的歷史,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筆者選擇自己所能接受的理論,形成自己對歷史真實的理解,從而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追求歷史的真實,並且自己也學著寫歷史,包括思想史。一九八八年五月,筆者至東亞哲學研究所,決心對儒學作一系統的研究,同時也對自己以及某些國內外學者以往對儒學存在的種種見解作出自己的評判和清算。筆者之所以將書題定名為《儒家哲學片論東方道德人文主義之研究》,一則是實事求是地表明筆者對儒學僅只有初步的片面了解,二則想突出筆者對儒家人文主義哲學的道德主體性特點的認識。因為在過去,有不少新儒家或反儒家學者把儒學概括為「倫理本位主義」或「泛道德主義」,筆者覺得這樣的概括並不確切。因為儒學雖然重視人倫關係,但最根本的特點是確立了普遍內在的人類道德的主體性,而不是外在的人倫關係的主體性;這種確立道德主體性的哲學又十分重視社會問題的解決和對人生意義價值的肯定,是富有人本主義或云人文主義精神的,因而不能視之為「一切皆道德」的「泛道德主義」。因此,筆者把這種確立道德主體性的人文主義哲學稱之為「道德人文主義」哲學。而儒學這種道德人文主義哲學與宗教觀念籠罩下的西方道德哲學又是根本不同的,因此,筆者又把它叫作「東方的道德人文主義」。本書所呈現的,就是作者對儒學發展研究及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