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或問‧導讀

NT $ 152


諸佛心內眾生,塵塵極樂;
眾生心中諸佛,念念彌陀。

《淨土或問》是元朝臨濟宗天如惟則禪師的著作,以問答的方式提出二十六對問答,各問答之間皆有連貫,文脈一氣呵成,一一剖析淨土法門的各種信仰問題,不但讓一般讀者對淨土法門有初步認識,即使高才博學的人亦能感其文意高妙,受益匪淺,是一本涵蓋思想理論及修持方法兩方面的淨土要典。
本書以三個層次來撰寫,首先將《淨土或問》的原文置於最前面,接著在每一段問答的原文之後導讀本意,最後對於相關的名相、語詞、出處等加以註釋,供讀者對照檢閱。作者以「闡述」的方式代替翻譯,僅將個人對原文的認知,直接入題敘議,不在文端一一作出解釋,希望讓出更多的思考空間給讀者,於咀嚼文義之際頓悟了脫生死之義諦。對於想進一層研究的讀者,更能藉由引文出處的標示按圖索驥,繼續深入堂奧,直達心靈深處,落實對淨土法門的信仰。

陳劍鍠,生於1964年,高雄巿人。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現任職於文藻外語學院應用華語文系助理教授兼研究發展處處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淨土思想及宋明學術思想,著有《圓通證道——印光的淨土啟化》,並發表〈陽明後學所產生之諸問題〉、〈理學家對「半日靜坐,半日讀書」的爭議及其運用〉、〈高攀龍的格致見解——兼論對朱子、陽明、李材之評〉、〈高攀龍論王陽明〉、〈印光的念佛法〉、〈「四大名山志」的修撰過程及其宗教意義〉、〈近代確立蓮宗十三位祖師的經過及其釋疑〉等十餘篇論文。

折口書摘:
進一層推論,「不取不捨」是成佛後的事。它,可視為一個勇往邁進的目標,也可視為一個立弘誓願的菩提心行,欲達此目標須歷無央劫。禪者所言,可視為鼓勵的話,不須執著於此,強作分辨,否則醍醐將成為毒藥。佛法的一切施設、一切言說,都是假名而立,因此不可亦不須妄作分別。所謂「法無高下,應機者妙。」「藥無貴賤,對症者良。」佛心如雨,三草二木,同得滋潤,無有差別。對於念佛,無論是觀想念、觀像念、實相念或持名念,「事一心」跟「理一心」是可融貫的。「事念」要念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理念」要念到自心深處。西方極樂就在自心深處;自心深處可以化現極樂世界。從此過十萬億佛土的西方極樂世界雖遠,但總不出一心。心,周沙界,遍虛空。不在內,不在外,更不在中間。那麼,試問行者,心到底在哪裡?是的,心到底在哪裡?既然一切施設,一切言說,都是假名而立。何可對心妄作分別!
——摘自本書〈結語〉


王陽明 高雄 陽明 香港 一一 原文


小婦人
NT $ 246